大陸新聞

港媒從礦難新聞分析中共高層對李克強偏愛

【大紀元3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健輝香港十二日電)香港一項評論指出,一場突如其來的礦難,給正在參加中國「兩會」的中共政壇明日之星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帶來的政治尷尬,不過這也為李克強提供危機管理,展示應變能力的契機。李克強如能將壞事變好事,將給自己的仕途加分,繼續領跑第五代的競爭。

香港「東方日報」今天發表的評論文章指出,日前遼寧撫順礦業集團老虎台礦發生重大透水事故,造成二十多人死亡。由於事發兩會期間,外界對此特別關注。

按中共慣例,每逢重大政治活動,對社會穩定就愈敏感,災難性事故對當地官員往往是政治災難,因為兩會期間,中國全國各地代表雲集,中央領導高度關注,一件普通不過的災難,可能成為引爆社會危機的導火線,當地官員很可能在人大代表問責下丟官。

遼寧這次災難,偏偏就在兩會期間發生,這自然陷李克強於尷尬之中,一旦處置不當,不僅被政治對手乘隙攻擊,且近年來累積的「官聲」將應聲而落,危及到在十七大上的政治行情。

在中共官場打滾近三十年的李克強,不可能不知道當中利害關係,因此,他迅速對事故處置下達七條批示,要求採取果斷措施,積極組織搶救。

七條批示,涉及到報告、搶救、善後、整頓、調查、反思、曝光等方方面面,具體而全面,而在其強力督促下,在遼寧主持工作的副書記駱琳以及常務副省長許國、副省長李佳連夜便趕往事故現場組織搶險。一場事故,三個副省級官員相繼到位,這在以往的災難處置中相當罕見。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李克強處置礦難的報導,是由中共喉舌新華社直接刊發,這意味中共高層對李克強的「政治偏愛」,不惜動用官方媒體為李克強保駕護航。

文章認為,自去年底,北京高層探訪遼寧的次數逐漸多了起來,吳邦國、溫家寶兩大常委更是先後腳視察遼寧,而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也突出宣傳李克強在遼寧棚戶區改造中的政績,這些訊號讓外界感覺李克強在十七大上晉升的可能性愈來愈大。因此,在臨近十七大的時刻,中共當局不希望有事件干擾人事調整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