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生技業未來3年人才需求逾3100人 供應量無虞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3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六日電)在一場針對六大產業人才供需總體檢的研討會中,生技產業 (生技、製藥、醫療器材)從2007年到2009年,總共需求約3105人,而未來三年新增供給可達8810人,數量已足夠,但生技廠需要更多研發和行銷人才,而醫療器材則需要醫電、電機等人才投入。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工研院、資策會、生技中心等單位今天聯合舉辦「2007年到2009年台灣產業科技人才供需總體檢」研討會,會中針對半導體、影像顯示、數位內容、生技、通訊、資訊服務業發表人力供需。

生技中心副研究員陳麗敏表示,預估2007年到2009年在景氣持平情境下,生技業新增需求分別為1155、1010、940人,三年總計3105人;而新增供給則分別為2680、2970、3160人,三年總計8810人,供需之間是足夠的。

陳麗敏分析,在新興生技與製藥產業方面,2007年到2009年台灣新興生技與製藥產業新增之人才需求為2460人,複合平均年成長率為4.3%。在組織功能方面,新興生技人才需求以生產製造居多,其次為研發與行銷;製藥產業則以行銷需求較高其次為研發與生產製造。

她強調,雖然台灣的生技與製藥產業人才供應足夠,但卻多以基礎研究人才居多,專業技能有待提升,且缺乏高階研發與國際化經驗的經營管理人才,尤其是國際行銷人才對廠商而言,更是求才若渴。

她建議,台灣生技業一方面以產學合作或建教合作的方式強化學校教育中學生的產業化經驗,並與海外公司、研究機構建立實務培訓管道,以學習國際化產業發展經驗,縮短國內產業發展的摸索時程。另一方面,則是以海外人才延攬短期彌補國內業界在高階研發的技術落差與經營管理人才的不足。

在醫療器材產業方面,工研院IEK產業分析師黃博偉指出,醫療器材產業已逐漸成為國際化的產業,需要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與挑戰,因此如何透過產業轉型,使台灣醫療器材達到產業高值化的目標成為當務之急。

黃博偉說,醫療器材產業目前核心需求科系為機械、電機及醫工,但是這些核心科系人才受到電子產業的磁吸效應,學生投入醫療器材產業的意願較低,反而農學類及醫學類投入醫療器材意願較高。未來醫療器材產業需要透過政策力量使整體產業轉型達成產業高值化目標,才有機會吸引相關科系人才投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