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迷你內視鏡治氣胸 傷口更小恢復更快

【大紀元3月3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台灣每年有2000名自發性氣胸需要手術的病患,傳統手術是在病患的胸壁切除氣泡,但傷口大、恢復慢,現行的內視鏡手術則可能傷害肋骨神經,導致3成病患術後有長期傷口疼痛現象;為了減少這些後遺症,台大醫院首開先例,採用直徑僅0.3公分的迷你內視鏡,並首創使用肋膜沾黏劑,有效降低氣胸復發機率。

台大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晉興表示,所謂的自發性氣胸是指肺臟表面氣泡破裂,導致空氣外漏而壓迫肺臟,引起胸痛及呼吸困難。為了進一步減少手術的創傷,台大醫院自2001年起,嘗試利用迷你胸腔鏡手術治療自發性氣胸。

陳晉興解釋,所謂迷你胸腔鏡手術,是指利用直徑小於0.3公分的內視鏡器械進行氣胸手術,效果與一般胸腔鏡手術類似,但術後傷口疼痛和疤痕都明顯減輕,病患對傷口滿意度也比較高。

台大胸腔外科主任李元麒表示,傳統胸腔鏡手術氣胸復發機率較高,為減少胸腔鏡手術後氣胸復發機率,台大首創氣胸手術後追加肋膜沾黏劑(米諾信Minocycline ),防止肺泡再度破裂,可以將氣胸復發機率從8%降低到2%,治療成果已發表於國際頂尖的「美國呼吸及重症照護期刊」。

目前台大使用迷你胸腔鏡及術後追加肋膜沾黏劑,已成功治療逾250位病患,病患平均住院天數只有4天,不但傷口更小,恢復更快,且併發症低,效果也更好。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