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現代范仲淹 設「義田」 濟貧

【大紀元4月15日訊】〔記者張協昇/台中報導〕

古有范仲淹,今有曾銘村!佃農子創業有成 回饋社會

出身嘉義佃農之家的曾銘村,打拚事業有成後,仿古人設置「義田」,僱工耕種,也常親自參與農作,家中穀倉、碾米機一應俱全。三年多來,「曾家白米」一包包送往貧戶,迄今已逾萬斤。眼盲的施姓女受助戶感激的說:「實在足感心A!」

曾銘村送米也捐錢,長年將一年所得的一成捐給慈善機關,光去年有收據可稽者就捐出五十多萬元,急難助人未拿證明的善款則難以計數。

為了行善,現年五十七歲的曾銘村還特地加入善願愛心協會台中分會擔任執行長。他說,行善所得福報定比付出更多,古人不是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矣」嗎?

曾銘村出身嘉義縣溪口鄉貧困農家,廿一歲退伍後到台中工作,從日薪八十元的油漆工幹起,靠著勤儉苦幹、努力打拚,如今是擁有兩間廠房、專作烤漆及防鏽處理的工業社老闆。

曾銘村創業有成,但毫不奢華,開的是國產車,身上總是一襲簡便工作服;走進工廠,內部陳設簡陋,反倒是觸目可見各慈善機構寄來的感謝狀及捐款收據,而工廠後方一片綠油油的稻田,就是協會成員口中的「義田」。



曾銘村(左二)與善願愛心協會台中分會成員運送白米捐助貧戶。(記者張協昇翻攝)

印善書贈人勸世 行善多年

曾銘村說,他以前公忙,只能捐錢沒時間親身參與行善,直到近幾年逐漸將事業交給三個兒子接手,總算有空投入慈善工作,他一方面印製對他一生影響很大的善書「傳家之寶」分贈他人、勸人為善,同時協會探訪發覺白米對貧困人家最實用,因而他每年購買數千斤白米濟貧。

三年多前,他出資印製的「傳家之寶」善書,其中一篇提到宋朝政治家范仲淹將俸祿捐出設置「義田」贍養貧窮族人,不僅讓他感動,更讓他產生「古人可以,我為什麼不行」的念頭,決定租地設田。

租田地耕種碾米 已送萬斤

他就近租下工廠旁兩分田地,自己施肥、巡田水,另插秧、收割則僱農工協助,同時自設小型穀倉、購進碾米機,訂製裝米塑膠袋及封口機,每年生產約四千多斤的白米,除自家食用約七百斤,其餘全數捐出。三年來送出一萬多斤,不少還是他親手交給受助戶的。

善願愛心協會台中分會社工吳亞欣表示,曾大哥闡揚該協會身體力行的行善精神,讓送出的白米更為珍貴。曾銘村的妻子趙玉美說,丈夫能看破錢財,投入慈善,是全家一種福報;廿八歲的兒子曾仁宏則說,父親是那種只要夠吃飽穿暖,剩下的錢都可捐出的「稀有動物」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