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桐花季來了 除了觀光還有多元經濟價值

【大紀元4月16日訊】(據中廣新聞記者陳雅君報導)一年一次的桐花季活動在桃竹苗等客家庄盛大展開,事實上,油桐花不僅僅只有觀光價值,早期油桐花籽就已經被拿來當作潤滑用油,現在除了油桐本身可以已經被採集作天然花布的染料之外,相關單位也準備針對油桐樹進行研發作生質汽油能源使用。

每年一到四月底五月初,客家山區的油桐樹大規模綻放,花如雨下的美麗景緻吸引不少遊客前往觀光,不過桐花的經濟價值不單只是觀賞用途而已,日據時代,油桐中的泡桐是上好的家具材料,曾經創下一平方公尺一萬兩千元台幣的販售價格,後來因為樹種感染病蟲害等傳染病,泡桐市場才急速萎縮。

由於油桐樹的從播種到長成成樹大概只要三年的時間,早年這”三年桐”也被商人拿來作木屐、火柴等商品,油桐花籽更被農人採收,炸油作成防水材料。

桃園縣農業局局長陳麗玲說,其實油桐花被行銷成桐花季節是這幾年的事,事實上,油桐除了觀賞價值外,也能發展出其他經濟效益,產油成分和生質能源相同,相關單位考慮出油量進行相關單位研究,不過,現階段可以作花布染料,天然棉,少掉化學傷害,油銅樹纖維經過化學變化作為生質汽油。

不過,陳麗玲也表示,油桐樹因為生長速度快,根細不深,對於水土保持狀況不佳,所以不建議在陡坡上繼續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