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類風濕關節炎新藥 自費1年40萬

【大紀元4月2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好發於中年女性的自體免疫疾病,此病會破壞關節,造成變形,且讓病患飽受疼痛,不但行動漸受限,還可能淪為殘疾。

近年來,新型的生物製劑陸續問世,能有效遏止病情惡化,改善病患生活機能,雖有健保給付,不過給付條件限制較嚴,自費1年藥費,高達40萬元。

46歲的病患雪貞表示,她在罹病後,曾經試過很多彷彿酷刑般的偏方,例如接受整骨放血的治療時,要忍受師傅用針刺膝蓋到腳踝的痛苦等。但病情不但沒好轉,反而更嚴重,連起床吃飯都要靠家人協助,老公還一度考慮結束家中生意來照顧自己,在使用生物製劑後,病情獲得控制,生活機能明顯改善。

台中榮總風濕免疫科主任陳得源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免疫系統不全的疾病,目前臨床上認為,和遺傳基因及環境因素有關。發病時,白血球會向發炎之關節滑囊膜聚集,並侵犯關節組織,主要侵犯的部位大多為手指、腕、肘、膝、趾及頸椎等關節,其他可能被侵襲的部分還包括眼睛、唾液腺、肺、心臟、腎臟、淋巴系統。

目前台灣有11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好發於30到50歲間女性。過去主要是透過類固醇與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紓解疼痛,現在生物製劑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最有效的方式,雖無法根治,但能有效遏止病情進展。

陳得源表示,目前抗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製劑,已可從過去1年打104針,減少到1年只要打26針,讓病患少了挨針之苦,同時也更為方便;而更新的抗B細胞生物製劑,更號稱1年只要打4針,不過單價更高。

陳得源說,生物製劑在停藥後,藥效能維持3到6個月,需長期施打才能防止病情又惡化,但因生物製劑會降低免疫力,就算有錢,也不能無止境一直打下去,否則可能罹患感染症,例如讓沈睡在體內的結核桿菌覺醒,引發肺結核感染。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