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呼應地球日 呂游蘇謝:重視環保與NGO意見

【大紀元4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明宗台北二十一日電)台灣副總統呂秀蓮、行政院長蘇貞昌、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民進黨主席游錫堃今天在民進黨總統參選人政見發表會說,若當選總統將重視環保議題,尊重非政府組織(NGO)意見。游錫堃說,蘇花高是國民黨延續性計畫,環評早已通過,是他任閣揆時,要求做環境差異分析。

呂秀蓮、蘇貞昌、謝長廷、游錫堃下午參加民進黨舉辦的總統提名選舉參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曼麗提問,當選總統後,如何擴大公民參與社會力量,建立由下而上機制?如何帶領台灣,在環境保護議題,盡到地球村民責任?

謝長廷表示,他的一貫思想就是台灣、文化、環境與弱勢優先,多年推動社區主義就是由下而上,過去不論擔任民意代表或公職,都身體力行,說到做到,包括高雄市長任內,恢復前鎮河生機及左營濕地等。

他說,擔任行政院長時,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通過決議,任何影響環境的重大政策,包括大煉鋼場與八輕,都要在國家永續發展會議討論,這就是共生,人與人、環境、萬物共生;若當選總統,要找個小城市,做太陽能示範城市,並重視NGO,與世界進步力量結合。 

蘇貞昌指出,從擔任屏東縣長到行政院長,都認真傾聽民意,現在是審議式民主與開放民主時代,應多聽各方意見,本來就應尊重人民,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NGO很活潑,還會世界性串連,讓台灣管道暢通,非常重要。

他說,在屏東縣長任內,種樹百里,推動應用太陽日照;擔任閣揆後,通過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從政策面鼓勵企業簽署協議書減量,大投資、大溫暖要讓台灣經濟發展,也要顧好環保。

呂秀蓮表示,她過去充分尊重民間自主性團體的專業意見與良心價值,也相當了解民間聲音與地方產業發展需要,若當選總統,將依過去慣例,不斷聽取各界聲音,縮短城鄉差距。

她說,從中央到地方,浪費太多資源,應生產、生態、生活與生命「四生共榮」,追求經濟生產價值,更要愛護地球,並提升每個人的生活品質。過去七年那麼多天災,要大投資、大溫暖,但不要大暖化台灣,行政區域規劃要有全新思維,也可考慮兩個國都,高雄市就是適合的海洋國都。

游錫堃說,擔任宜蘭縣長時,第一個水鳥保護區及第一個與企業簽訂環保協議書案例都在宜蘭,可看出他的治縣理念;任閣揆後,重視環保,他提出的六年國家發展計畫,核心理念就是以人為本,永續發展,其中有很多都是軟體建設,不是硬體建設。

他說,蘇花高是中國國民黨的延續性計畫,環評早已通過,但在他當閣揆後,還是要求應做環境差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