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璀燦

組圖:世界文化遺產 大足石刻

【大紀元4月22日訊】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的大足縣、潼南縣、銅梁縣、壁山縣範圍,這裡素有”石刻之鄉”的美譽。大足石刻最初開鑿於初唐永徽年間(公元649年),歷經晚唐、五代(公元 907~959年),盛於兩宋(公元960~1278年),明清時期(公元14~19世紀)亦有所增刻,最終形成了一處規模龐大,集中國石刻藝術精華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稱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與雲崗石窟、龍門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相齊名。

大足石刻群共包括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10萬餘尊,其中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最為著名和集中。大足石刻涉及宗教信仰的石刻尤為豐富,數量特別多,造像達五萬餘尊,佛、道、儒三教造像俱全。伴隨造像出現的各種經傳、頌詞、榜題、記事之石刻銘文,超過十五萬字。這些造像和銘文具有多方面的學術價值,對研究宋代的政冶經濟、宗教藝術、風俗民情、社會生活等,提供了大量生動的素材。

視頻:大足石刻一

視頻:大足石刻二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

其中,大足石刻的千手千眼觀音石刻造像堪稱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千手千眼觀音,不愧是天下一絕。這尊千手觀音像石龕高7.7米,寬12.5米,彫刻於15~30米高的崖壁上,占崖壁面積88平方米,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觀音身前、兩側、後背和頭部上方,實刻手臂1007只,每隻手掌中還有一隻眼睛,其手勢各異,有的執法器,有的作手印,或屈、或伸,或正、或側,仿若天生,千姿百態,參差錯落,無一雷同,狀如孔雀開屏,流光閃爍,令人歎為觀止。菩薩面貌生動,佛手姿態柔軟,令你無法相信這都是由一塊堅硬的山石化成的!這尊石刻觀音像表面貼有金箔,據考古學家考證,大概有4到6層金箔,說明在歷史上不同時期對觀音像做過貼金維護,最後一次貼金維護觀音像是在清代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50多年了。目前,觀音像出現金箔脫落、起皮、變色等「症狀」,急待維護重修。



千手千眼觀音


千手千眼觀音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