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1+1

躁鬱症易與憂鬱症混淆 民眾應自我察覺

【大紀元4月27日訊】(據中廣新聞 徐韻翔報導)躁鬱症因為所謂的「病識感」不明顯,容易被誤認為憂鬱症患者。醫師指出,由於精神科臨床只能夠觀察患者的現象診治,有時躁鬱症患者初次發作的情緒若以憂鬱方式呈現,就容易影響醫師判斷,甚至影響治療。醫師提醒,民眾在情緒異常時要懂得自我察覺,特別是家族有躁鬱症患者的高危險群要特別注意,以免躁鬱症與憂鬱症混淆,病情加重。

躁鬱症是一種週期性情緒過度高昂或是低落的疾病,兩種情緒交替週期性期間,患者會有極端行為表現。據統計,約有高達四成的病患,平均要看過四個醫生才會被正確診斷。

振興復健醫學中心精神科醫師嚴烽彰指出,由於不少躁鬱症患者初次發作形式多以憂鬱症呈現,精神科醫師不能利用例如內科有超音波等檢查儀器輔助診斷,只能夠依患者情緒判斷,在診斷困難的情況下,可能依現況給予抗憂鬱劑藥物治療「鬱期」,將患者低落的情緒提升,不過,卻反而誘發躁鬱症患者狂躁的行為發生(t)。

嚴烽彰表示,躁鬱症通常在青春期或成年期早期發生,越早發病與家族病史相關性越高,躁期發病約在二十歲初,鬱期則約在三十歲左右,過去研究也顯示,有家族史的高危險群,罹患躁鬱症比例比一般人高出10倍,要特別注意環境與情緒調控,如果目前正在進行憂鬱症服藥控制,就要經常自我察覺並接受治療,以免藥物誘發躁鬱症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