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新式人工椎間盤置換術 搶救頸椎功能避免癱瘓

【大紀元4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

喜愛爬山的64歲蘇先生在家門口摔一跤撞到頸部,頓時四肢麻木不聽使喚,曾一度被診斷可能會終生癱瘓。不過他在萬芳醫院接受新式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後,住院1個半月,昨天已可舉起雙手,也可在扶持下走路,預計復健3個月到半年,就可繼續他所熱愛的登山運動了。

萬芳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洪國盛表示,據衛生署統計顯示,除交通事故,跌倒是中老年人意外傷害的第二大原因,46萬名老人過去一年中曾跌倒,近13萬人跌傷,而且,女性跌倒的機率是男性的1.5到2倍。

頸椎是連結腦部及軀幹的樞紐,常因長期姿勢不良、外傷,或突然的撞擊導致頸椎間盤突出,輕者造成肩頸痠痛、上肢麻痺,嚴重者呼吸困難,甚至全身癱瘓,當椎間盤壓迫到神經與脊髓時,就需要開刀治療,以保全脆弱的神經功能。

醫師指出,目前有3種椎間盤置換術,「自體骨置入」術健保給付,但患者會強烈疼痛1週以上,術後上下點頭角度較正常人少10度,且有復發可能,需施做第二次手術;而「頸支架置入」約收取3萬到4萬元,優點是不需忍受自體骨創傷的疼痛,但缺點一樣是有復發的可能性。

至於蘇先生使用的「人工椎間盤」,洪國盛表示,缺點是價格昂貴要25萬元,優點是等同原有的頸椎功能,且能恢復成正常的頸椎活動角度,可上仰下闔、左右搖擺,復發機率低。

洪國盛表示,一般民眾要多保護自己的頸椎,避免連續使用電腦超過4小時,拿重物時,應注意力道,有病患打高爾夫球,一揮桿就傷到頸椎。平常可做伸展柔軟操,訓練其他的肌肉分擔頭部的重量,一旦有持續頸背部痠痛達兩週以上,且經過吃藥及復健治療均未見好轉,就是椎間盤突出及骨刺壓迫神經的高危險群,要及早治療。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