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序書摘

最懂瓜的人

研究西瓜已經50年的陳文郁,吃過的西瓜據說已多達數千萬顆,可能是全台灣,甚至是全世界吃過最多西瓜的人。

調查西瓜 親臨校閱

不過,吃西瓜對他而言除了是一種享受,更是分內的工作。因為如果沒有吃吃看,怎麼知道培育出來的西瓜味道如何呢?

身為西瓜育種家,陳文郁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調查」西瓜。當西瓜還在田裡生長時,他要了解各個品種的西瓜蔓藤長得快或慢、開花早或晚、負責結出西瓜的雌花多不多、負責提供花粉的雄花夠不夠、果實膨大的速度快不快等。還有,一場颱風過去,哪些西瓜耐得了風吹雨打而存活下來;在病菌或害蟲肆虐的田地上,哪些西瓜能逃過一劫……。林林總總的事項,他都仔細觀察,記錄在筆記本上。

「調查」西瓜的後半部工作,是在西瓜收成之後。成熟的西瓜被採收下來,集中放到一片空地上,分門別類依照編號排列。這是一場西瓜的閱兵大典,高矮胖瘦不一的數百顆西瓜稍息站立,等候西瓜大王親臨校閱。

等一切準備就緒,就輪到陳文郁上場。首先他觀察西瓜的外形,透過老花眼鏡仔細打量地上的西瓜,然後在筆記本做記錄。

寫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上,出現一些陳文郁自己才看得懂的記號;勾勾和圈圈愈多,表示品質愈好。如果整體評分能得到三個圈,代表這個品種已經合格過關,可以將它的種子推出市場了。

觀察內外 咀嚼試吃

觀察完外形後,接著要看西瓜的「內在」。陳文郁的助手先以一把像鐵棒的「硬度計」為西瓜測硬度;西瓜如果不夠堅硬,運送過程很容易裂開,並不適合販賣。

量完硬度後再將西瓜一一對半剖開,西瓜皮裡藏了什麼東西,終於揭曉。這時助手會以「糖度計」測量糖度;糖度計長得像縮小版的單眼望遠鏡,把西瓜汁滴在鏡頭前的一片玻璃上,就可量出糖度。一般西瓜若能達到11度就算很甜了,但目前最甜的西瓜可達16度,已經和用來製糖的甘蔗不相上下。

硬度、糖度這些儀器測得出來的指標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西瓜吃起來的口感如何,因此接下來就是「試吃」這場重頭戲。陳文郁手持一把長約18公分的水果刀,俐落的挖下西瓜中央一小塊瓤肉,放進嘴裡咀嚼。有時工作人員來不及測糖度,他舌上的味蕾也能立即判斷西瓜的糖度,準確度不輸給冷冰冰的儀器。

品嚐兩、三秒工夫,他又在筆記本寫下對肉質、肉色、糖度、種子數量、瓜皮厚度的品評結果。他一邊試吃、一邊寫,西瓜汁像雨滴一樣打在筆記本上,浸濕的頁面已顯得凹凸不平。

一趟調查下來,陳文郁總要吃上數以千計的西瓜,雖然一顆只吃一口,而且還把嚐過的西瓜渣吐掉,但光是嚥下去的西瓜汁就讓他肚子漲得難受,「蹲下去以後根本站不起來。」他說。還好他因此練就一身品鑑西瓜的好功夫,這樣的辛苦並沒有白受。

一指神功 結果分曉

陳文郁更厲害的,是不必切開西瓜,就能猜出一顆西瓜好不好吃,不管是成熟度或水分多寡,都瞞不過他。西瓜不管是五分熟或九分熟、汁水多或不多,外觀看起來都一樣,他要如何辨別呢?難不成他的眼睛是透視眼嗎?答案就在他的右手中指。只要用中指彈彈西瓜,從西瓜傳出的聲響,和整顆西瓜震動的感覺,他就能判斷這顆西瓜幾分熟、水分夠不夠。

陳文郁彈西瓜的功力從40年前就已無人匹敵。當年他每回在採收期到西瓜產地指導農民時,總會遇到許多西瓜商人。商人拿著刻有自己名字的印章,到尚未採收的西瓜田裡物色西瓜,只要看上眼就蓋印,代表這顆西瓜已經被他挑走。他們搶先挑選的,全是早熟又甜美的,搶先上市可賣好價錢。

晚上陳文郁和這些西瓜商人住在鄉村的小旅館,有人閒來無事把西瓜搬進旅館客廳,提議大夥兒來打賭,猜猜這些西瓜有幾分熟。大家輪流蹲下來對著西瓜敲敲打打,先是一個人指著某顆西瓜說:「這顆應該有七分熟。」另一個人說:「才不是,一定只有六分熟。」

陳文郁彈彈西瓜之後,卻鐵口直斷:「這顆有八分熟。」

拿西瓜刀剖開一看,果然剛好八分熟。西瓜商人靠西瓜吃飯,挑選西瓜的功力已經是一流了,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們對陳文郁看西瓜的眼光都甘拜下風。

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陳文郁連西瓜裡有幾顆種子,也彈得出來。一次下鄉指導農民種無子西瓜的場合,他從瓜田裡採下一顆有子的不良品,使出「一指神功」彈個兩下,就轉頭對身邊的助理說:「這顆西瓜裡面應該有20到30顆仔。」

助理心中懷疑:「不會吧,怎麼連幾顆子他都知道?」但是切開算一算,果然有二十來顆種子。助理佩服得五體投地:「這真是太神奇了!」

早期無子西瓜剛外銷時,曾有農民用外觀一模一樣的有子西瓜魚目混珠。政府機關為了維護台灣無子西瓜的聲譽,請來陳文郁充當「無子西瓜人體檢驗機」。西瓜產地一季收成的所有無子西瓜都要等待他一一彈過、確認無誤,才能加以包裝、送上貨車。從早晨彈到夕陽西下,他的中指彈過數千顆西瓜,都已破皮瘀血了。

抓住竅門 不甜包換

遠在中國北京某條大街上的水果攤老闆,也很佩服陳文郁。幾年前陳文郁帶員工到北京出差,秘書從街上買來一顆西瓜讓大家分享,切開後才發現西瓜還沒成熟,根本無法入口。

隔天一大早,陳文郁來到這家水果攤,才站了幾分鐘,就親眼目睹別的客人捧著西瓜來抗議。西瓜攤的老闆是兩位二十出頭的年輕小伙子,他們在西瓜堆裡東拍拍、西拍拍,揀出一顆西瓜來交給客人,表情卻不是很有把握。原來水果攤雖然有「兩元的西瓜保證甜」的規矩,但老闆沒有經驗,根本不會挑西瓜。

陳文郁很同情老闆,自告奮勇幫他挑西瓜。他所挑的西瓜切開來,裡面的果肉紅豔,汁水飽足,老闆佩服得幾乎要跪下向他拜師學藝,還留他下來幫忙。就這樣,他以當時七十多歲的高齡,竟然在水果攤站了一整天,義務幫人選西瓜。

陳文郁說,挑選西瓜的功力除了要靠經驗累積之外,多少也得靠天分。曾有農會派人跟在他身邊學習如何鑑定西瓜,但這些徒弟經過一年修習,似乎還抓不住竅門。可見品鑑西瓜要靠與生俱來的敏銳觀察力,才能技高一等。◇

摘自《田裡的魔法師》小天下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