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中國城鎮居民灰色收入四兆四千多萬人民幣

【大紀元6月1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二日電)據最新調查顯示,中國城鎮居民收入中沒有被統計到的「灰色收入」,總計人民幣四兆四千多萬元。中國最高與最低收入百分之十家庭間的人均收入差距約五十五倍,而不是中國統計部門推算的二十一倍。

據「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報導,該調查還發現,有百分之七十的高收入居民表示,不願意向統計部門如實提供自己的收入狀況。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從二零零五年到二零零六年,針對中國幾十個城市和縣的兩千多名、不同收入階層的居民,進行家庭收支調查,完成「國民收入分配狀況與灰色收入」的研究報告。

王小魯說,與中國國家統計局一般採用的入戶調查的方式略有不同,課題組調查的兩千多名居民均為研究人員的親屬和朋友,數據可信度較高。

王小魯帶領的課題組研究發現,根據「一定的恩格爾係數與一定的人均收入水平對應」的原理,在恩格爾係數相同的情況下,低收入組的人均收入與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基本一致。

中國統計局各高收入組的人均收入,都低於課題組的調查樣本,而且收入越高,差異越大。王小魯說,這說中國國家明統計局的高收入居民收入數據,可能存在遺漏。

該課題組的調查結論是,佔中國城鎮居民家庭百分之十的最高收入居民 (約一千九百萬戶,五千萬人),二零零五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九萬七千元,相當於統計局數據、不到兩萬九千元的三倍多。

其他中高收入居民的收入也高於原有統計。

由此,推算中國城鄉居民收入總額約十二兆七千多萬元,而不是八兆三千多萬元。中國城鎮居民收入中沒有被統計到的灰色收入總計四兆四千多萬元,相當於當年GDP的百分之二十四。

中國最高與最低收入百分之十家庭間的人均收入差距約五十五倍,而中國國家統計部門的統計數據推算為二十一倍。

王小魯說,他們將非法收入、違規違紀收入、按照社會公認的道德觀念其合理性值得質疑的收入,及其他來源不明的收入,統稱為「灰色收入」。

關於灰色收入的來源,王小魯說,估算灰色收入包括有財政資金通過部門渠道分配到各地的部分存在管理漏洞。有一部分資金脫離了財政管理程序,資金流向透明度低,濫用和漏失嚴重。

根據中國國家審計署的調查顯示,二零零五年這部分資金估計約五千六百億元,漏失部分待查。

近年來,中國國有固定資產投資數額巨大,去年為四兆五千萬多元,投資項目層層轉包,工程款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漏失。

此外,行政許可和審批中的尋租行為,土地收益流失,以及壟斷行業的工資外收入,都是四兆四千多萬元灰色收入的組成部分之一。

王小魯說,這顯示目前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原因,主要不在於市場化,而在於制度不健全所導致的腐敗和灰色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