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德學界 性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登場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縣二十二日電)高雄縣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主辦的「2007第一屆性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天登場,台德學者分享性與藝術學術理論與實際看法。

樹德科大校長朱元祥與高雄縣政府觀光交通局副局長蘇中原主持開幕儀式。兼任學校人類性學所「性與溝通」課程教授的朱元祥表示,性與藝術都是人類的生活面,藝術呈現生活中的美,淨化人心、調節情緒;而性帶給人歡悅外,更有和諧、調和的功能;性藉由藝術的呈現而顯得自然生動,藝術也藉由性的存在,而顯得真實。

隨後,德國柏林藝術大學的教授Andrea Rothe主講「性與藝術的張力」、台灣視覺藝術協會常務理事胡永芬主講「情慾」。

Andrea Rothe以藝術作品探討性驅動張力的藝術核心角色,他指出,當我們觀看藝術作品時,無論是何種形式,所能經驗的實際張力,在作品或在觀者與作品之間,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有些作品讓我們覺得冷淡泛味,有些作品卻能激發振奮我們的興趣,而助長此興趣者,即是觀看者內在潛藏的認知張力,也就是一種情境。

他表示,在一個橢圓形的蛋中最能看出張力的顯現,這顯現在它的穩固性上,正如人們很難掐破一顆放在掌心的蛋,因為張力內固;相反的,一件無張力的雕塑品,一件被解構掉張力的作品,可能是無聊的、俗化的,因為少了張力的獨創性;而張力就是作品之中,部分與部分間的緊繃關係,雕塑品正是張力實現價值的場域。

Andrea Rothe、胡永芬並與德國柏林藝術大學教授Valleria Lippert、樹德科大人性所助理教授簡上淇參加「性與藝術在西方和東方文人間的比較」圓桌論壇,探討東西方對性與藝術的認知差異。

明天, Valleria Lippert主講「女性性解放與藝術」,簡上淇主講「藝術中的情慾與暴力(圓滿或批判)」、台灣女性藝術協會理事長許淑真發表「下一性:當代藝術中有關科技革命下的性議題─從馬修巴尼(Mattew Barney)的睪丸薄懸肌系列作品談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