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國傾銷下的台灣傳統產業–期待篇

不怕貨比貨 業者企盼政府打造公平環境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台北二十九日電)中方曾試圖說服本土毛巾業者撤反傾銷訴訟,還私下宣稱要給工廠用地與資金優惠,「只要你們肯遷來內地」。不過,業者們不為所動,他們說,只要政府能打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台灣人做生意不會輸給中國。 

來到鶯歌陶瓷老街,部分店門前堆著成山、標榜日本進口特價50元的陶瓷碗盤。但陶瓷類除衛浴陶瓷開放進口外,其餘仍屬台灣保護項目。有業者私下透露,很多廉價貨都是來自中國、釉藥含鉛的劣質品,以併櫃等走私方式矇混通關,消費者不知情,就是當冤大頭。

「我們台灣鞋連日本都打贏了,怎會輸給中國?」製鞋業者毛信喬表示,台灣鞋廠年產量最多兩千萬雙,但內需市場量高達一億雙,需求遠大於供給,只要中國貨不用走私等不正當手段進入台灣市場,台灣怎會輸給中國?

工總執行秘書邱碧英說,目前鞋類進口台灣平均須課5.7%的關稅,很多進口商為躲稅,進關時均報不及50元的低價,但消費者在夜市買廉價鞋幾乎都499元起跳,「有誰買過一雙不到100元的鞋嗎?」

中國毒毛巾時有所聞,拒用中國毛巾的消費者意識抬頭,林國隆說,以前中國貨至少還船運繞經第三地再偷偷來台,最近更有人明目張膽,中國毛巾來台照走港澳路線,再找人去第三國列印出口證明。

寢具業者李文圳常看到產地標章與寢具接縫車工紋路不一的產品混入市面,明顯有調包的痕跡,於是寢具公會自製產品識別標章送經濟部備案,盼可使消費者多採用國貨。但承辦人回覆,依規定標章須待半年後才能審查完畢。「半年後我們還能存活嗎?」李文圳搖頭苦笑。

中國廉價貨藉走私、高價低報、第三地轉運、偽冒產地標章等伎倆,傾銷台灣市場,種種不公平競爭,才是台灣業者的生存危機。

為遏止這些不正當的手段,業者們企盼,政府除課徵反傾銷稅外,也能對進口產品逐批加強檢驗、嚴查高價低報、加強查驗產地標示,查緝走私。

面對業者遭受的不法打擊,經濟部次長謝發達說,經濟部將逐步推動,建立Made in Taiwan品牌認證系統,使台灣弱勢產業可享共同識別品牌,並把MIT認證標章,非貼標籤須烙印於產品,應可有效遏止標章偽冒。

此外,為保障業者權益,經濟部已把毛巾、鞋類等列為敏感性產品,嚴密監控他國進口數量有否異常。謝發達說,這項措施搭配反傾銷稅課徵,已使本土毛巾業者開工率恢復70%,必要時經濟部仍會積極協助業者搜集資料,依循WTO規範,採取必要防衛。

傳統產業不是擔心入世,更非害怕中國貨,他們要的是政府起碼的關心,在既有的國際規範下,給他們一個起碼的公平競爭環境;他們不願在政府效率不佳,以及違法傾銷的中國貨品裡,死得不明不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