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評三退

邱國賢: 懷念先父清泉公

【大紀元6月4日訊】三十四年前的元月十日,戡亂戰爭中驚天動地,令全國震撼的徐蚌戰役將屆結束,我的父親清泉公,舉槍自戕殉國。時至今日,他的影像始終環繞在我的身邊,他的一言一行,始終銘記在我心深處。

父親於民前十年誕生於浙江永嘉,年輕時就學於文風甚盛之浙江省立第十中學,畢業後做了年餘家庭教師,其間苦修經書典籍,積資赴滬就讀上海大學,奠立深厚之國學基礎,於民國十三年赴穗投身黃埔軍校。我是在父親入軍校的那年出生,從母親的口中,得知我在六歲時才第一次見到父親,他自軍校畢業後,追隨領袖東征北伐,十餘年來,僅回家三數次,而居留的時間不足一個月,所以童年時代的我。對父親的印象是很迷糊。

我七歲上學,就讀當時溫州最好的小學溫中附小。民國廿六年春,父親自德國返鄉,清明祭祖,攜我乘船至三十華里外的前河鄉掃墓,小船在景色宜人的河谷中遊弋,他一路眺望兩岸原野,似有無限眷戀,途中他取出一本古文觀止,翻開「孟子」中的梁惠王篇,對我解說文意,他講時引經據典,趣味極濃,而我亦聽得津津有味,講解完畢,船亦到岸,這是父親第一次給我慈祥親切的感受。這次他在故鄉約住了月餘,其間爲祖父舉行了七十壽慶。

廿九年夏,我在故鄉初中畢業,時值抗日戰爭初期,我歷經艱苦,於三十年春輾轉至重慶與父親相見。當時他正經數次艱險戰役後在陪都整訓部隊,我們相見後,他問了些我求學的經過,帶我至他的書房,指着一大堆德文書籍說:「你以後應當學讀德文,你看這麼多的德文書無人讀不是太可惜嗎?」我深知這些書都是他在德國時苦研的典籍,希望有人能繼承他的學術研究,可惜他因事忙無法教我,而我往後亦無緣讀德文,真是平生一大憾事。

在渝居住數日,欣逢父親四十壽辰,我去拜壽時,父親與賓客說了一句令我難忘的話,他說:「好不簡單,居然能活到四十歲。」

我在重慶讀高中,父親時常翻看我的作文,在文理通順且能達意時,他總是予以讚美。我好象棋,棋力不差,有時與同鄉或他的部屬下棋,總是替我加油誇獎,意志高昂,可惜我同他經常相處的時間實在是太短暫了。

父親國學造詣甚深,對於諸家學說、歷朝通鑑甚是精通,詩詞尤為其所好,在征戰途中常吟詩自娛。平時恒以「論語」為題與朋友暢談天下事,我想他那忠貞的性格以及眞摯待人的行徑,是得自論語上的忠恕之道。

父親在德國三年餘,柏林陸大畢業後並曾遊歷英法等國,對於各國所具有的民族性認識深刻,歸國後在與友人閒談施,我曾聽他說:「日爾曼與昂格魯撒克遜等民族,其民族性甚強,此種民族即使國亡而民族不會亡,俄羅斯民族的蘇俄,我曾目睹其人民舉止粗劣,行爲放浪,此種民族國家遲早會滅亡,而其實行共產主義二十餘年來,國家仍甚貧窮,今中共師承蘇俄,叫史大林萬歲,一定會被有五千年傳統文化的中華民族所消滅的。」

三十二年秋,我就學於西南聯大先修班,時父親接掌陸軍第五軍,駐防昆明,常於軍務倥傯之餘,為我講解課業,有時每至深夜。他的精力過人,興之所至,往往不知天之將曉。我的天資不敏,要講亦不知其所以然,但他從不因此責我,他曾說了一段令我難忘的話,他說:「社會大致是公平的,不過有些人天賦高,少年得志;有些人毅力強,大器晚成;後者的成就往往更顯得偉大。」

抗日戰爭時期的昆明,爲大後方商業及交通重鎮,但政治環境特殊而複雜。雲南省主席龍雲與西南聯大的左傾教授勾結,搞所謂「民主」運動,煽動學生反對政府。父親身負滇局安危重任,他時常問我有關西南聯大的生活與上課情形,他亦曾邀請聯大的名教授座談,聽聽他們對時局的意見,其中有些左傾的教授,言論激烈,惡意批評政府,父親聽後感慨萬千,他說:「這些人不體念苦難時期中的國家,對國情無知。如果我不是學軍事的,如果我也是教授,我一定要將國家在戰亂時期中所受的破壞情形告誡這些青年學子,使他們體認時艱,專心向學,將來能擁護政府,報效國家。」

三十四年秋,八年抗日的戰爭勝利結束,我囘故鄉,父親亦於是年冬率第五軍東來。此後三年時間,他馳騁於華東及華北戰場,與共匪展開追逐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使敵人望風披靡。三十七年夏,他因連年征戰,加以受奸人匪諜之指責攻擊,心身勞疲,乃回故鄉休息。在家鄉他目睹通貨膨脹,金融混亂,所謂「民主人士」爲共黨搖旗吶喊。一般人民普遍厭戰,對軍隊在前方作戰,漠不關心,心中甚為沉痛,報國之心復熾。未及一月,軍方函電頻催,領袖手諭並至,乃於九月初至南京轉赴前線。當其臨行,我與家人親友等在浦口車站送行,他與大家一一握手,互道珍重,然後說:「此行是與共匪拼命去了。」

父親一生厭惡共產主義,與共產黨勢不兩立。當其在華東作戰時,共酋朱德、劉伯承、陳毅等,每隔數日即有信函寄來,他從不拆信,一見即撕擲於字紙簍裏,使敵人不敢妄想施行詭計。他貫徹他的信仰,終於為反共大業而貢獻了生命,爲民族發揚了正氣。

父親殉國後,時值先總統 蔣公引退。李宗仁代理總統,對其忠烈事蹟。僅予數語褒揚而已。

父親,你離開我們迄今已四十二年了,你的血沒有白流,你的死並沒有失敗,因為國人永遠懷念著曾經發揚天地正氣的人。安息吧!父親。

(以上《懷念先父清泉公》,是以中華民國八十年初版之《王曲文獻: 師生專集》(台北: 王曲文獻委員會)同名內容全文為底本完成數位化處理。網際網路首發◆析世鑒◆http://boxun.com/hero/xsj.shtml)

—轉載>析世鑒—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