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錦句

【菜根譚】 道德萬古 權勢一時

【大紀元7月3日訊】

一、 道德萬古 權勢一時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棲守:守持;遵循。

阿依:依附;迎合。

達人:通達事理、明德辨義的人。

物外之物:指物質生活之外的經神生活。

身後之身:指死後的名聲。

二、 與其練達 不若樸魯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涉世:經歷世事。

點染:玷污。指沾染不良的習氣。

機械:巧詐多機心。《淮南子‧原道》:「故機械之心藏于胸中,則純白不粹,神德不全。」

練達:熟練通達。多指閱歷廣博且能通曉人情世故。

樸魯:質樸魯鈍。漢劉熙《釋名‧釋州國》:「魯,魯鈍也。國多山水,民性樸魯也。」

曲謹:拘執於小飾。

疏狂:狂放不羈的樣子。

三、 心事宜明 才華須韞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玉韞珠藏:如美玉珍珠一般深藏不露。韞,包含。《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

【關於菜根譚】

「菜根譚」是明朝萬曆年間(一五七三~一六一九年)的雅士洪自誠的語錄體著作。書名《菜根譚》,取自宋儒汪革語:「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成。」明于孔兼在為《菜根譚》寫的題詞中進一步闡述:「『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裡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又引用作者的話說:「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阨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作者把菜味比作世味,種菜的人只有厚培菜根才會有味。

《菜根譚》作者生活的年代,朝綱廢弛,吏治黑暗,社會文化也呈現江河日下之勢,從稍早問世的《金瓶梅》便可見一斑。一些知識份子在歷經了仕途風波挫折後,紛紛歸隱山林。《菜根譚》便是在此時代背景中產生,它反映了明代知識分子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思想,再融入作者自身的體驗,而留給後世一套出世入世的法則。

本書在中國曾傳頌一時,但足可信賴的版本卻未流傳下來。

【作者簡介】 

 

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里貫不詳。據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蹤》得知,他早歲熱中於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洗心禮佛。萬曆三十年(西元1602年)前後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帶,潛心著述。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