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影視

專訪姜光宇:《善與惡》助我走出自己的路(2)

【大紀元7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芮芮華盛頓DC報導)華府當地時間7月15日晚8點,電影《善與惡》作為第一屆神洲國際電影節閉幕片,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地標電影院(Landmark’s E Street Cinema)放映。

  

影片中男主角姜光宇曾在《雍正王朝》中飾演三阿哥弘時,這次主演《善與惡》,可以說是他在多年後,重新返回大螢幕。在與大紀元記者的專訪中,他暢談《善與惡》中的磨煉、體會及對自己未來演藝之路的期待。

  

他向記者表示,每個演員,如果要成功,一定要有自己的風格。當初離開大陸時,正是他要形成自己的風格的當口上。但是隨著當時離開大陸,他的演藝之路中斷了。現在參演《善與惡》,是他形成自己鮮明的演藝風格,走出自己的路的開始。他表示對前路充滿期待。

  

以下是他與記者訪談的第二部份。

  

從別的演員那裏學會包容

  

那麼,在影片《善與惡》的拍攝中,姜光宇從別的演員那裏學到了甚麼呢?他脫口而出:「包容。」

  

他說:「畢竟我以前表演的經歷多一些。那麼在劇組中,在拍攝過程中,我常常告訴別人應該怎麼演。有時候,我說的並不對。因為那是我個人對人物的想法和理解,不一定適合別的演員。其他演員,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然而他們會耐心地聽我說。有時候會照我說的去做。有時候我說的不對,演完一遍,我自己也覺得應該換另一種方式表演。可他們就是很包容。他們能放下自己。這一點,我覺得對演員來說,非常重要。」



《善與惡》主要演員姜光宇(大紀元)

  

演員既要有自我,又不能太自我

  

「藝術家,最矛盾的是,你既要自我,又不能自我。 這是最矛盾的。」每個藝術家的演繹一定是要有自我的風格的。可是,又不能夠不聽取他人的意見,不與劇組的其他工作人員合作。藝術家不能誰的都聽,但又不能不聽他人的意見。「藝術家一旦太自我,將限制自己的智慧。這一點,我在影片拍攝中得到了很深的體會。」

  

他舉例說,有一場戲是另外一位男主角劉峰(原野飾演),得到警察柱子(姜光宇飾演)交給他的父親遺物,並得知父親被活體摘除器官而死亡。這個遺物是劉的父親天天帶在身邊的,劉很早以前給他的生日禮物調音盒。

  

剛開始,姜光宇為飾演劉峰的原野建議了不同的演繹手法。雖然姜光宇建議的表演手法並不適合原野,但他仍然按照姜的建議去嚐試。但是嚐試了幾次,都不對路。後來原野說,「讓我自己靜一靜。」然後投入拍攝,他的表演一遍OK,一氣呵成。當時不少攝製人員都因為他的表演而感動流淚。

  

姜光宇說:「拍攝這部影片的經歷,使我對更謙虛地學習別人、包容別人方面,更多地思考。」

  

藝術一定要起到淨化人們心靈的作用

  

「每個演員應該在拍攝影片中都會有道德修為的昇華。任何演員,在選擇好的劇本表演時,本身就已經在提高自己,在道德方面淨化自己。」「藝術這個東西,一定要起到淨化人們心靈、提高人們道德的作用,才能夠持久。如果一個劇本,首先連演員自己都不能感動,提升演員自身的道德,怎麼能夠感動觀眾呢?」

  

「我看到《善與惡》的劇本的時候,首先它已經教育了我。法輪功學員的高尚,光輝,人物的精神,我首先感動了。在拍攝這樣一部影片的時候,我肯定不能懷著不好的心態去飾演。我想著錢,想著出名,或者其它的亂七八糟的東西,我怎麼能投入演出這部影片呢?不可能的。」

  

《善與惡》中善是主旋律

  

當記者問姜光宇,影片《善與惡》中,善和惡兩道旋律是如何交接、起伏並展開的呢?他說,其實這部影片只有一個主旋律,就是善。惡只是一個背景的聲音。在當今大陸中共迫害法輪功的險惡環境下,善良的人性依然綻放出光芒。法輪功學員堅守真、善、忍理念的精神,照耀感動很多人。

  

最後,姜光宇希望世界各地,特別是大陸,曾經看過他的表演,關注過他的觀眾,在他走出自己的演藝道路的時候,繼續關注支持他,並觀看他的電影作品《善與惡》。



《善與惡》主要演員姜光宇(大紀元)

  

在過去的五、六年裏,雖然開始在國外,他沒有能夠有實踐拍電影的機會,但對生活和表演藝術的積累,沒有一刻停止過。他個人作為法輪功學員在大陸、歐洲和美國的經歷,也成為他作為一名演員特有的資歷,並賦予他獨特的風格和素質。

  

他相信,即便在商業片充斥的電影市場,真正反映人性善的光輝的影片,依然會得到觀眾的賞識。致力於這方面電影事業的發展,也許不會帶來那麼多的名和利,但是這是一條不會讓他後悔的道路,也是一條屬於他自己的演藝之路。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