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洋神父募款 身障者有了避風港

奔走12年 紀百祿如願

【大紀元7月2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正明/平鎮報導〕來台二十年、募款十二年,法國籍神父紀百祿終於達成心願,在桃園縣平鎮市籌建「愛家發展中心」,將收容自閉兒、唐氏症、智能不足等身障人士。他說,台灣人愛心十足,募款並不難,反倒是說服鄰居與自閉兒為鄰,比較難一點,還好都已克服。

五十歲的紀百祿,年輕時也像多數法國人一樣浪漫,想要結婚、生子、安樂過生活;一直到三十歲那年,接觸到耶穌後,才發現奉獻的重要,決定投身天主教會,來台服務。

紀百祿回憶,來台前,他一句中文都不會說,第一次看到中文字時,甚至只有一個「怕」字可以形容,從未看過這麼奇特的文字,也自認不可能學會中文,還好輔大語文老師教他把中文字的四個聲調,想像成音符有高、有低的,加上經常彈吉他,三年下來才練就一口流利的中文。

有趣的是,紀百祿來台初期,一度在花蓮山區服務阿美族的原住民,也學會阿美族語,後來說中文時,反而帶有濃重的原住民腔調,原住民國語也變成他的特色。

紀百祿的親弟弟,也是自閉症患者,媽媽辛苦養育弟弟的過程,他全看在眼裡。小時候,媽媽帶著弟弟到教堂祈禱,弟弟常會不自主地吵鬧,神父甚至要求媽媽下次別帶弟弟上教堂,他第一次看到媽媽流下眼淚,來台後也發願要為身障者籌建一個家。

愛家發展中心 今落成

過去十二年來,他四處募款籌建愛家發展中心,台灣人的熱情,讓他感動萬分,上菜市場買菜,菜販免費送青菜,老太太熱心和他交談,甚至比手劃腳也要和他溝通的樣子,他更是印象深刻,募款過程雖久,但並不困難。

反倒是和鄰居的溝通上比較困難,這段時間,紀百祿經常向鄰居說明,愛家發展中心成立後,不可能收容上百、上千位的身障者,而是要少量收容、教育身障者,營造家的感覺,鄰居才逐漸接納他們。

位於平鎮市貿東路六十六巷的愛家發展中心,今天將舉辦落成典禮,未來計畫收容五十名年滿十八歲的身障者,讓身障者得到更好的照料。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