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手札

建築師的家 倫敦藍屋

建築身為「藝術之母」,可以大言不慚地自詡為「高級文化」(highbrow)。在這行裡,幽默風趣是稀有財;大抵而言,建築傾向於以極為嚴肅的態度看待自身。幸好建築師並非全都樂於遵守體制內的品味。位於倫敦東區的「藍屋」,是「時尚建築品味」事務所的主持人之一席恩.葛瑞菲斯(Sean Griffiths)的住家。這家事務所有意破除傳統,涉足的作品五花八門,從展覽設計、集合住宅、醫療機構到停車場皆包括在內。

「藍屋」表面上是傳統的三層樓連排屋,一樓為開放式空間,樓上為臥室,但這棟房子同時也喜歡玩視覺遊戲,在兩個立面空間,運用四種風格明顯衝突的參涉。漆成粉藍色的立面是以類似水泥的耐磨牆板包覆,這種牆板為水泥、沙與纖維混合而成,能夠防潮防蝕。對技巧高明的能手來說,這種材料和木板一樣具有彈性,可以裁切造型,而葛瑞菲斯也的確讓這種材料發揮出最大的風格影響力。街道立面是以突出的古典住宅形式架構出來的,有三面窗戶、一扇門與有煙囪的屋頂,並故意以富童趣的手法表現。往右邊一步則是波浪狀的圍牆,看起來像是籬笆。接下來,線條化身作車庫大門,之後又如雲朵般往上冒。



屋前圍牆的「雲朵」特寫,後方是花園小屋,再過去是裝飾性的曲線屋頂。

前門上方是18扇小窗戶組成的格網,像是模仿辦公大樓的立面,打造出迷你的城市景觀,也說明這種工作兼遊戲的地方,正是支持著倫敦這個區域進行再造計畫的主題。花園立面上方是抽象的荷蘭式山牆,把裝飾性的屋頂景觀,交還給漸漸失去歷史細部與視覺趣味的地區。

樓層平面從主立面往後退縮,騰出動線空間,而樓梯間以討喜而獨具特色的方式彎曲。室內空間採用對比明顯的配色與裝飾性強的風格,例如拋光拼花地板鋪面與刻著心型的木質樓梯扶欄──這種手法過去一直受到鄙夷,被認為是庸俗之舉。18扇小窗戶提供主臥室採光,而粉紅色的樓梯通向孩子的房間。打開廚房大片綿延的拉折落地窗,可通往位於露台上的花園,裡面那間傳統的花園小屋,清楚(甚至有點故作正經)說明本住宅的美學淵源。



主立面上層的18扇小窗戶後方,就是主臥室。

建築師自己的房子多半是優雅但卻不具說服力,通常小心呈現出完美的範例,可惜缺少個人特色:對建築師來說,興建自己的房子等於是公開地宣揚私人品味。「藍屋」大膽反抗這種趨勢;若說它展示了什麼,或許是指出「盲目服從品味,並受其限制,並不是健康的生活之道。」

--摘自 木馬文化《21世紀的房子》@



廚房和用餐區向位於住宅一側的花園敞開。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