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擁抱海洋 養鱟達人黃丁士鑽研鱟養殖技術

【大紀元7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八日電)黝黑的皮膚,粗厚有力的手勁兒和臂膀,不厭其煩的回答過往民眾對「鱟」的好奇,旁人非常容易感受他長期擁抱海洋的熱情,他是全球唯一會養殖活化石「鱟」的達人,由於鱟血效用廣,全球告急,連日本藥廠都追著他跑,不過黃丁士搖頭說不,他寧可研究養殖技術,要把最好的留在台灣。

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丁士有著一股討海人的冒險與不怕苦的氣質,站在「2007生技大展」的展覽中,攤位上有大缸的庫達海馬與各種年齡的活鱟,民眾鮮有不停下腳步看看,因此成了人氣攤位。

每個人對鱟都好奇,有求知的民眾,有產業界的商人,還有記者的採訪,他一站一整天,卻可以像千手佛似的同時回答每個不同角度的問題,臉上始終掛著笑容,這股熱情吸引更多的人來,他根本沒時間坐下來休息,但這已經是第三天了,讓人不得不配服他對鱟的「死忠」和「著迷」。

黃丁士解釋,鱟早在古生代泥盤紀就出現在地球上,至今已有三億年,更特別的是,它們在外形上幾乎與三億年前相似,因此有「活化石」之稱。目前全世界的鱟有四種,分別為中國鱟、南方鱟、圓尾鱟及美洲鱟。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目前養殖試驗的鱟 (Tachypleus tridentatus Leach)是俗稱東方鱟或三棘鱟的中國鱟,中國鱟主要分佈於日本南方沿海及中國長江以南,包括浙江寧波、福建、廣東、廣西、台灣西部沿海、澎湖、香港及海南島沿海之潮間帶。

黃丁士強調,鱟的價值除了在演化與生態中的地位外,鱟的血液中含特殊的化合物「溶素」 (lysate),可做為細菌及內毒素 (endotoxins)檢測劑─鱟試劑,因靈敏度高,快速省錢又使用方便,已成為全世界各國政府在檢測醫療器材、藥品、食物、飲料是否受細菌污染及含熱源物質的標準檢定方式。

在美國有超過800多種醫療器材需用鱟試劑檢驗合格才能上市。目前以冷凍乾燥純化的「溶素」粉末每公斤高達新台幣50萬元,因鱟的血含有銅離子而呈藍色,又被稱為「藍金」。

因為「溶素」無法人工合成,現在美國及中國又將此種生物列入瀕臨絕種生物禁止採捕,鱟血的來源更加珍貴,所以日本藥廠拚命找黃丁士,希望能獲得穩定的鱟血來源,不過黃丁士認為,他寧可將抽取鱟血的技術交給動植物防檢局和家畜疾病防治所做進一步研究。

由於過去各地都採取「殺雞取卵」的方式,捕到需要15年才能成熟的鱟,宰殺之後取血做試劑,讓黃丁士驚覺再不保育、研究人工養殖技術,活化石就要滅絕在這一代子孫手上,於是向澎湖漁民購買捕獲的成熟鱟,養在魚池中等他們自然交配、產卵。

去年黃丁士培育出1萬2000尾剛孵化的「一齡鱟」,培育60天後,居然有250尾一齡鱟會再次脫殼成為二齡鱟,少部份二齡鱟再經2週後脫殼成為三齡鱟,而這些脫殼階段通常都要經過各150天才能達成,但他卻做到人工繁殖鱟第一次成功培育出三齡鱟並存活下來,亦為同一年孵化後成功脫殼成為三齡鱟的世界紀錄。

不過有一大阻礙橫在黃丁士面前,畢竟人類對大海浩瀚的知識所知有限,「二齡鱟」到「三齡鱟」的階段存活率只有5%,人工繁殖技術上一直未能突破「三齡鱟」的瓶頸而停滯。因此,如何使得新生鱟可以繼續成長,「三齡鱟」將是一個重要的關鍵。

人勝不了天,就決定順從它,黃丁士決定,今年下半年要在澎湖青灣附近用小目孔網圍一座30公尺乘50公尺大的天然養殖池,漲潮至多1到2公尺,退潮只有十幾公分之處,將只有1至1.2公分大的「二齡鱟」交給大海去繁殖,他繼續在實驗室內研究繁殖技術。

一隻鱟必需脫殼15或16次,在第13年左右達到性成熟,而雌鱟則在脫殼16或17次,約第14年達到性成熟。黃丁士說,他還有13年才能退休,剩下來的光陰就貢獻給鱟吧!畢竟全球只有台灣在研究人工繁殖鱟,他能解開幾億年活化石存活繁殖的秘密,在我輩子孫手中發揚光大,也算對得起國家的託付和人類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