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

牟傳珩:中國物價飆升的憂患

【大紀元7月29日訊】眾所周知,中國經濟股指上半年動蕩攀高;房地產經過幾輪調控仍保持高價位趨勢;而自2006年底以來,一場由糧油、肉禽、蔬菜等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價飛漲浪潮頻頻襲來,令平民百姓苦不堪言。如今,中國許多居民明顯感受到食品類價格的飛速上漲,其漲幅高于居民價格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 2倍之多,成為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的決定性因素。其中,肉禽及其制品、蛋、水產品、油脂類等價格今年4月后又呈顯出逐月跳躍式上漲。與去年同期相比,糧食上漲1.63%,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12.49%,蛋價格上漲 21.01%,水產品上漲8.89%.此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5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總水平同比上漲3.4%,創 27個月以來新高。這也是中國CPI連續3個月同比上漲超過3%的警戒線。據最近一項全國調查顯示,90.9%的人對糧油肉蛋等價格上漲有不同的感受, 78%的人認為糧油豬肉價格上漲使自己利益受損。而對于日用消費品價格上漲特別敏感的,則大多是中低收入群體。中國國家發改委近日公布的最新數據稱:今年 6月,中國36個大中城市豬肉價格繼續大幅上漲,平均漲幅超過一成。基于2007年以來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價格的普漲,相關負責人初步預計,今年全年CPI漲幅可能高于3%.對此,中國青年報 7月16日借百姓之口大聲疾呼:“物價可不能再漲了!” 據有關報道稱:在北京最大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新發地,豬肉價格在20多天內漲了14次,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雞蛋價格從幾個月前的每斤 3.8元上升至4.5元;5升的金龍魚大豆油的售價是49.9元,漲了近4元。其他各大城市漲價的幅度大同小異。物價上漲,特別是農副產品價格的暴漲,直接影響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這在家庭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支出的成本大大增加,民眾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認為,目前中國通貨膨脹壓力增大。物價波動的“發動機”糧油價格上漲勢頭盡管基本穩住,但與去年初低位徘徊的價格比較,漲幅依然較高,必須高度重視。他說,過去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壓力,很大部分被生產者消化掉了,現在消費需求加快,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壓力起來了。如果成本推動型和需求拉動型的通貨膨脹壓力結合,會對物價乃至整個經濟形勢產生重大影響。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表示,假定其他產品價格沒有變化、沒有新的調控政策出臺, 6月份的CPI漲幅將接近4%.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諸建芳、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福垣也同意“4%”的判斷。但他們對目前中國經濟是否過熱的判斷卻不太相同。今年3月份以來, CPI連續3個月在3%這個警戒線之上運行,引發了經濟過熱說。2007年7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介紹2007 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稱: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2%(6月份同比上漲4.4%,環比上漲0.4%),漲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個百分點。分類別看,食品價格同比上漲 7.6%,其中,糧食上漲6.4%,蛋上漲27.9%,肉禽及其制品上漲20.7%.與此相對應的是,近日從中國勞動學會主辦的論壇上傳來了一條所謂“好消息”聲稱:中國職工工資總額和職工平均工資連續4年實現兩位數增長,扣除物價因素平均年增長12%,為改革開放以來職工工資水平增長最快時期。然而,“好消息”剛一發布上網,所有跟帖立刻“板磚”橫飛,眾網友憤怒質問:勞動學會究竟為誰說話?為此,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又通過題客網就此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這項有全國 29個省區1604人參與的調查顯示,85.4%的人自稱工資漲幅不到12%,甚至有7.1%的人稱4年來工資“不漲反跌” .此項調查,解構了上述工資虛高漲幅的說法。為此,網上流行一首打油詩一語道破真諦:“張家有財一千萬,九個鄰居窮光蛋,平均起來算一算,個個都是張百萬!”這說明工資多漲在國家壟斷企業和企業高層管理者那里的不公現實。不久前世界銀行發布了一份報告說,中國工資收入占GDP的比重呈持續下降態勢,已經從9年前的 53%下降到去年的41.4%,遠遠低于美國57%的水平。

眼下,由物價上漲已經導致了民眾關于通貨膨脹風險可能性的種種猜測。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軍先生認為:中國有抵抗發生較高通貨膨脹風險能力的家庭估計也就是20%,相對有抵抗能力的占30%,完全沒有抵抗能力的至少占40%.據世界銀行研究測算,目前中國至少有10%的家庭靠存款生活。這一數字還是保守的,因為中國目前的失業率在 10%左右。當一個人失業之后,這個家庭就只有靠儲蓄過活。如果發生較高的通貨膨脹,便可以瞬間使公民存款泡沫化,使百姓陷入困境。物價上漲如得不到及時遏制,通貨膨脹就會相伴而來。

針對物價上漲,央行副行長吳曉靈曾說:貨幣當局對于宏觀調控的職責所在就是穩定物價。從宏觀經濟角度看,中國近 10年來,貨幣供給增速平均保持在17-18%之間,超過通脹和GDP增長率之和大約7 個百分點。這種情況積攢起來,通貨膨脹就可能隨時發生。如今,物價普遍上漲,特別是與群眾生活關系密切的糧油、禽蛋、肉類等食品價格的過快上漲,勢必牽動千家萬戶,增加市民負擔。對公眾來說,“百分比是多少”,“警戒線是什么”,這些都不重要。他們中大多數人甚至還搞不清楚 CPI是指什么?他們真正關心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感受的是日常生活成本大幅提高造成的經濟捉襟見肘。如果這個物價上漲的百分比已影響到他們的生活,甚至已抵消了他們多少年來辛辛苦苦大拼下的家底,就會演化成新的社會問題。比如,面向平民大眾的小商販、肉食店、包子鋪等將因成本過高,平民購買力萎縮而無法維系,導致破產、失業;弱勢群體進一步看不起病、上不起學、住不起房,甚至孩子不得不以白開水沖糖精來代替漲價牛奶等等連鎖反應。如果物價照這個飆升勢頭發展下去,中國將由經濟高速發展期轉向經濟衰退期,并由此引發民眾的普遍政治不滿及社會危機。眼下,正是考驗溫家寶政府宏觀調控能力的時候。如果政府調控不當,中國經濟將出現整體“泡沫破滅”,而不是“大國崛起”的光環。

————————–

原載《議報》第312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