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逍遙

世界七大名勝之一 古羅馬露天競技場

世界七大名勝之一的古羅馬露天競技場,也稱鬥獸場,因規模巨大,通常也被稱為高樂賽。其實它真正的名字是弗拉維奧露天劇場。它是維斯帕夏諾皇帝于西元72年開始興建的他的兒子提圖皇帝與西元80年建設完工。這座橢圓形的建築物占地約2萬平方米,周長527米,整個露天場最多可容納8萬人,是古羅馬帝國的象徵。

兩千年前的羅馬,曾是西方世界的中心。古羅馬帝國曾經如此強大,似乎無人可以征服。從皇帝到平民過著奢糜而放縱的生活。他們熱衷於角鬥競技遊戲,在兇殘的表演中獲得瘋狂的刺激。據迪奧內 卡西歐記載,在為鬥獸場建成而舉行的100天慶祝活動中,共有9000頭猛獸被殺死。除了獵戳猛獸的遊戲外,人們還在露天劇場裏灌水進行海戰表演。更殘忍的是,他們把人當作競技表演的對象,與猛獸角鬥。當時數以千計的基督信徒被推進鬥獸場讓猛獸活活撕裂,咬死。君士坦丁大帝和其後的幾位繼承者都曾試圖廢黜角鬥士的競技表演,但起初羅馬人不願意放棄他們已為習以為常的娛樂方式。

西元五世紀初,一位來自東方的僧侶泰萊馬科對這一競技深惡痛絕。一天,他衝入場內制止角鬥士們互相殘殺,他還祈求看臺上的觀眾不要再以這殘酷的遊戲取樂。然而他得到的只是一片諷刺和叫駡之聲。這個外來的冒犯者終於被眾人的亂石擊中而死,成為人類事業的殉道者。但從那以後角鬥競技表演停止了。



西元442年和506年的兩場大地震預示著羅馬帝國的滅亡。也給鬥牛場造成了巨大的損壞。後來人們把它當作墓地或城堡。特別是1349年的大地震後,鬥獸場變成了建築材料工地。這裏的大理石在文藝復興繁榮時期被大量挪為他用。

教皇本篤十四世(1740-1758)為了保存殘留的遺跡,下令禁止開採並將競技場祝聖為紀念耶穌受難(VaiCrucis) 的苦路,同時在劇場中央豎立了一尊十字架,該十字架雖然在半個世紀以前已被拆除,但在1926年又重新豎立起來,因為在這塊土地曾有數以千計的基督信徒,在觀眾的瘋狂的叫喊中為基督信仰流下鮮血,犧牲生命。

千百年來,殘垣斷壁的古羅馬露天競技場,為基督信徒的鮮血,為東方僧侶的殉道,譜寫了在人類史上悲壯的聖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