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輔大百人放風箏 助學障兒找回自信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巧蓉台北報導)「風箏是孩子、而風箏線則是父母」,台北市學障家長協會常務理事郭馨美說,給孩子一個方向,幫助他們飛向屬於自己的藍天是協會目前在努力推廣的理念。22日在台北縣新莊輔仁大學舉辦的「箏愛‧想飛」百人放風箏活動,就是為了讓社會看到學習障礙孩子的存在,讓每個人都聽到學習障礙孩子的聲音。

郭馨美指出,台灣學障發生率大約3%-5%,其實比例不低。這些有學障的孩子外觀上極不明顯,但孩子在學校常被同學取笑「笨蛋」或「白癡」,求學過程容易產生偏激行為,成為潛在的社會問題。

在一次測驗中,長庚的一位醫生發現,少年觀護院的孩子有正常的智商,但明顯的閱讀能力並不好。美國對學習障礙者所做的研究,在自殺兒童、輟學兒童、不良少年、監獄囚犯、遊民這些邊緣人中,學障比例都特別高,而成為社會上的一顆不定時炸彈。

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洪儷瑜教授表示,學習障礙是因為神經心理功能異常,導致孩子在聽、說、讀、寫、算等學習上有顯著的困難,且不容易被發現和了解。

不過她認為,整個社會對學障兒正確的認識和關心,專業的診斷才能及早發現和治療。其實,有學習障礙的孩子通常都擁有另一個值得開發的優點。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黃雅芬則提到,有學習障礙的孩子經常會伴隨過動、憂鬱、反抗和品行障礙等一些現象。

郭馨美說,當醫生確定她的孩子有學習障礙時,她不敢對公公、婆婆說,也不敢告訴自己的父母,在當時沒有什麼資訊幫助的情況下,只能暗中摸索。也就是因為這份無助,讓她決定走入「學習障礙」的志工行列,陪著被嘲笑的孩子、被嘲笑的父母走過陰暗的歲月。

有一次,孩子拒絕寫任何一個字,學校的考試都是交白卷。郭馨美忍不住問他,「你的考卷是空白的,看不到你學習的成果,你要人家說你是白痴嗎?」

經過不斷的溝通,郭馨美告訴兒子,數學考得好的人不會被叫做 「白痴」。

孩子似懂非懂的答應寫數學考卷,考試結果居然拿到七十幾分。這時,全班同學異口同聲發出由衷的讚嘆,「哇!我們班上的那個白痴,居然不是笨蛋!」。

看到有學習障礙的兒子終於走出「自我放棄」的囚禁時,她知道,雖然兒子未來的路還很長,但是一個被漠視的生命有了春天了。(http://www.dajiyuan.com)


輔仁大學「Finger Five」小組。(攝影:林巧蓉/大紀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