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東盟推動成員國之間地區經濟合作

【大紀元8月23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許波2007年8月22日華盛頓報導)東南亞國家聯盟推動成員國之間的地區經濟合作,並且表示,要加速同六個對話夥伴之間的自由貿易談判。

*討論地區經濟合作和擴大參與全球貿易*

東盟十國的經濟部長將於星期四開始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開會,討論地區經濟合作和擴大參與全球貿易等問題。

據東盟官員透露,這次部長會議的一個重要議題是落實擬議中的加強貨運和交通等方面合作的方案,這項方案的目的是整合東盟十個成員國之間的交通運輸和後勤服務方面的合作,降低地區貿易的成本,增強各成員國的競爭力。

東盟官員星期三在部長會議召開之前舉行的記者會上公佈了這項合作計劃的草案。草案規定,從今年開始,東盟成員國將開始規劃一個地區性交通運輸的路線圖,並著手規劃統一的海上貨運交接、倉儲、貨運服務、信息服務和和海關申報手續,爭取在2013年之前完成。從明年開始,東盟各國將開始落實一項全面開放空運服務的協議。

東盟經濟部長會議有關加強經濟整合的另外一項議題是擴大電力供應的能源合作。目前東盟內部只有兩條跨國境的輸電網,一個雄心勃勃的能源合作方案計劃新建11個輸電網,增進東盟國家的能源安全。預計東盟經濟部長會議將最後確定能源合作項目的細節。

*推動東盟和亞太地區對話夥伴的自貿談判*

推動東盟和亞太地區六個對話夥伴之間的自由貿易談判將是這次為期四天的東盟經濟部長會議的首要議題。菲律賓貿易部長彼得.法維拉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首先和亞太地區的主要經濟體進行自由貿易談判是東盟的當務之急。他表示,為了優先和亞太地區六個對話夥伴建立更密切的經貿聯繫,東盟和美國以及歐盟之間的自由貿易談判已經被推遲。東盟的六個對話夥伴包括日本、中國、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

法維拉向媒體透露,東盟和日本的自由貿易談判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他表示,自由貿易談判必須一個一個地進行,現在東盟需要完成已經取得進展的談判。菲律賓貿易官員還透露,這次東盟經濟部長會議還將完成對一項投資協議的審議,如果這項協議獲得通過,東盟和中國的自由貿易協議就可望在今年達成。

東南亞國家和它的東北亞鄰國日本、中國和韓國是當今世界上經濟和貿易活動最為活躍的地區。東盟10國的人口為5億6千萬,去年東盟國家的出口總值達到7580億美元,進口總值為6550億美元。這一蓬勃發展的新興市場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每年一度的東盟10加3首腦會議計劃把整個東亞建成一個全球規模最大的經濟區,中國和日本都在爭取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影響東盟地區以及東亞經濟區的模式。

*希拉特:擔心出現排他性的地區貿易整合*

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和亞洲經貿關係密切的美國和歐盟以警惕的目光注視著東亞地區的經濟整合。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商學院教授艾米.希拉特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她理解東盟和它的北方強大鄰國之間的地緣政治和經濟聯繫,但是她擔心目前東盟和亞太對話夥伴之間的自由貿易談判將導致出現一種排他性的地區貿易整合。

希拉特說:“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多少貿易歧視的跡象,所以我們還很難看清事態的發展。但是,從目前正在出現的這些自由貿易談判的模式,我們可以感覺到未來也許會出現這種傾向。這些問題促使我們的經濟學家思考構建東亞經濟區的涵義以及美國將面臨的問題。”

希拉特教授歡迎東盟國家內部和整個東亞地區出現經濟整合,她認為區域性經濟整合有助於該地區各國內部的經濟體制改革,促進政府管理體制的規範化和透明度,增加經貿制度方面的活力。希拉特教授認為,這些進步不僅有利於地區經濟,也有利於全球經濟,即便是歐洲和美國也會歡迎東亞和東南亞出現的這種變化。

*希拉特:要警惕出現地區保護主義苗頭*

但是,希拉特教授指出,發展中國家常常偏重於建立雙邊自由貿易關係,而忽視全球多邊自由貿易體系。她呼籲東盟國家在側重和亞太對話夥伴進行自由貿易談判的同時,要警惕出現地區保護主義的苗頭。

東盟官員相信,他們和東亞主要經濟體的自由貿易協定將會在短期內完成。但是,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希拉特教授卻持更為謹慎的態度,她以中國和東盟的自由貿易談判為例,認為雙方經濟利益的衝突使分歧無法在短期內消失。

希拉特說:“我只舉兩個例子: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國,所以它把大米作為敏感性談判對象;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彩電出口國,所以把彩電作為敏感性談判對象。雙方都排斥對方的敏感性商品,對它們實行高額關稅,這種情況短期內不會解決。”

不過,在過去幾年,東盟內部在減低關稅壁壘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從今年1月開始,東盟各國內部取消了對3523種商品征收的關稅,並且決定從2008年起分三個階段降低非關稅性的貿易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