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

從大小姐脾氣到人人親近的老師

專訪鋼琴老師賴翠芬

【大紀元1月12日訊】當我們形容一個人脾氣很暴躁、容易為一點點小事情不高興時,我們會說這個人有大小姐脾氣,三年多前,在南部教學生彈琴的賴翠芬老師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傻大姐、可是對學生發起脾氣來,一點也不給餘地的兇巴巴的老師。

這是賴翠芬在沒有接觸修煉之前的教學方法與處理不滿情緒的方式,不過,當她開始跟著父母、弟弟一塊學煉法輪功之後,她的言行不但出現強烈的轉變,師生的關系也變得跟以往不同了。

成功背後的偉大女性

人們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個偉大的女人,這個女人可能是他的母親,也可能是他的妻子。對於學了好幾年鋼琴的翠芬來說,母親是造就她能夠一路學琴的重要人物,等於是翠芬能夠順利學琴、教琴背後的偉大女性。

回憶學生時代的往事,賴翠芬說,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好多好多,像是國中時媽媽幫忙完成家政課的作業,還有一次又一次陪著她坐火車到市區學琴,這些事情她從來沒聽母親抱怨過。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廣告詞說,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在三十多年前,當賴翠芬還只是幼兒園裏的一個小小孩時,因為哥哥想學小提琴的心願,而開啟了小翠芬叮叮咚咚學鋼琴的日子。小時候的她,還不懂得選擇跟拒絕興趣的養成,在她小小的腦袋瓜裏,最羨幕的,就是別人擁有比她更多玩樂的時間。

從幼兒園到國中,賴翠芬一直在家人的期望跟母親的長期陪伴中度過學琴的日子,然而,到了國二這一年,沉重的課業壓力使她不得不停止學琴。

從國二被迫放棄學琴,到在聯考前兩個月突然下定決心報考音樂科系,賴翠芬說不出什麼充分的理由,單純的她,只希望能夠繼續走音樂這條路。那時,十四、五歲、課業成績優異的她發現這個突然其來的決定也為家族中帶來了一些風波,只不過,大家的矛頭不是指向她,而是朝向著一直堅強的站在翠分身前幫她承受壓力的爸爸跟媽媽。

天資聰穎的賴翠芬透過勤學苦練,終於一償宿願,進入臺南家專也就是現在的臺南女子技術學院音樂科系就讀。

儉樸簡單的生活哲學

年紀輕輕的賴翠芬在臺南家專畢業之後,並沒有出國留學,於是開始從事音樂教育的工作,到現在已經將近二十年。從一名學音樂的學生到畢了業成為一名教別人學音樂的鋼琴老師。

一九九九年,賴翠芬的母親開始接觸法輪功,過了沒多久,長年吃藥、為婦女病所苦的賴媽媽在親身受益后也熱心的邀請全家人一同學煉,賴翠芬半推半就,在經過一年半的敷衍後,才勉為其難的答應母親願意看看法輪功的書。

從小被家人嬌生慣養的賴翠芬一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哥哥弟弟呵護忍讓的對象。從小到大不但一路順遂、幾乎從來沒有吃過苦,而且物質生活方面也不虞匱乏,追逐潮流,重視名牌,也就成為自然而然的事。

賴翠芬說,過去每當百貨公司換季的時候,就會趕搭流行風潮為自己添購各種名牌服裝、女鞋與配件,即使逛一整天的百貨公司也不會覺得手酸腿軟。

現在,賴翠芬在這方面的心思變淡了,對於金錢的花費也有所節制,不再像以前那樣盲目的跟隨流行,同時也能從其中體會到知足常樂、夠用就好的儉樸又簡單的生活哲學。

真正的為學生設想

賴翠芬的改變,也直接反映在她跟學生的相處上。過去,每到了上課的時間,學生就會正襟危坐,深怕又惹老師生氣,可是現在當學生看到老師出現的時候,經常是熱情的抱著她。

從小就被家人嬌生慣養,無形中養成小姐脾氣的賴翠芬在剛開始教書時,老是三天兩頭生學生的氣,心裏面不是太在意這份工作的她,也總是把自己的睡眠、休閑時間放在教書的前面,並不是百分之百的投入教學工作。

修煉法輪大法之後,翠芬明白人活著要多為別人著想,而通過經驗證明,她切實的體悟到,只要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事情、處理問題,人就不會有那麼多氣好生了。

賴翠芬在過去的學琴經驗中發現,一個老師的好壞對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成果具有重大的影響,因此,他經常提醒自己要不斷的擴充自己的愛心、耐心與包容心,在學生表現不如預期或者是沒能按照她的規定好好練琴時,她不是先責備學生,而是檢討自己是不是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什麼,反省自己可能發生的疏失。

賴翠芬在修煉後,更加關注學生人格的養成,對她來說,改變的是對待學生的態度,然而,對於學生學好琴的標準跟做好人的道理卻不會因此放鬆。

經過十幾年的經驗累積以及修煉後的心性磨練,賴翠芬真正的明白,唯有發自內心的為學生設想,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他們才有可能把鋼琴學好。

從學琴到教琴,生長在幸福家庭的鋼琴老師賴翠芬說,以前的她日子過的閑散安逸,如果說的更直接一些,她認為過去的她就是活在一種醉生夢死的狀態,不知道怎麼生活、也不知道原來人是有能力跟機會去追尋生命的意義的。

因為修煉真善忍,賴翠芬在實修的過程中改變了,她變成了一個學生樂於親近的老師、媽媽不用成天叮嚀提醒的好女兒與一個重新發現生命的新鮮人。@*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