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暌違25年 國民黨大滿貫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璟民、劉榮/台北報導〕第七屆立委選舉合併公民投票的台北市選況大致平順,投開票結果,國民黨一如所願「八仙過海」,是民國七十二年增額立委選舉,該黨提名七席全上以來的最佳成績,惟當年北市選八席立委,尚有一席由時為無黨籍的故民進黨主席江鵬堅當選,這次民進黨連一席都沒有,在北市可謂慘敗。

北市這次立委選舉的選舉人數,有二百零一萬四千四百三十八人,總投票率六十二點一七%,比上次投票率六十一點二八%略高;公投案的投票人數有二百零三萬四千二百九十五人,「討黨產」案投票率廿四點九六%,「反貪腐」案投票率廿四點六八%。

選區重劃分 有利國民黨

由於北市府為國民黨主政,運作市選委會選區重新劃分成八個選區,各區藍綠結構先天有利於該黨,首度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及選民自主性高等,是國民黨囊括八席的重要基礎,為兩個月後的總統選戰打下強心劑;其中,第四選區蔡正元拿下十萬零五千三百七十五票,是北市第一高票。

相對的,民進黨在大同、萬華、北投、士林等行政區,原有比較穩固的基本盤,經此切割拼湊而「不成人形」,選戰雖呈國、民兩黨對決態勢,但連選前看好的第二選區(大同、士林 )都落空,形同預告北市總統選情更艱困,黨內檢討聲四起。

至於台聯以本土兼顧制衡的力量自許,但所提名者本身知名度、戰鬥力都薄弱,在北市的賣相不佳,綠黨、第三社會黨的候選人理想性高,可惜曲高和寡,其他黨派或無黨籍者也未成氣候。

市選委會初步了解,北市立委選舉,除國、民兩黨的候選人外,其他候選人的登記保證金將「貢獻國庫」;該會15日審查選舉結果及當選人名單,18日由中選會審定及公告。

民進黨市黨部主委李政毅表示,原本寄予厚望的第二及第五選區,開票結果都與預期有落差,尤其是第五選區,最後關頭藍綠對決態勢高張,並無助於拉高段宜康得票,第二選區的綠軍票倉大同區,得票竟然還倒輸,由此可見,這是一場全國性的全面潰敗,七年多的綠色執政,反映在得票的萎縮,是綠軍最大的警惕。

揮出滿貫全壘打,國民黨市黨部主委潘家森難掩喜悅,他強調,藍軍打出漂亮一戰,佈局算是相當成功,初選前,各區為了產生人選,儘可能以協調取代初選,避免初選裂痕,加上議員全力輔選,反觀綠軍在第二及第五選區的挫敗,黨內基層整合失敗,就佔了很大的因素。

潘家森說,外界以為林郁方最後贏的幅度超乎預期,其實,根據藍軍內部民調,林領先的幅度並沒有因為綠軍搶救段宜康而縮小,可見綠營的刻意催票,「反作用力」反而催出藍軍支持者。

小黨政黨票 高過候選人

除了兩大黨之外,小黨及其他第三勢力,參與第一次的單一選區立委大選,候選人得票率很難超過一%,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小黨的政黨得票,在選區都明顯高過所提名的候選人得票。

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說,綠黨參選這場選舉為「推銷品牌」之役,選舉過程中,很多選民對綠黨的訴求都十分支持,這使得綠黨的辨識度得以提升,就政黨宣傳的目的而言,已達成預期目標。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