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

草庵居士:誰是聰明人? 

【大紀元1月7日訊】大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國承包風盛行,無論是什麼事情都要承包才能解決。

我的一位北京朋友算是最早介入中國經濟改革的一位人物。這位先生早年在工廠工作,算是一位見過世面的銷售人員。他在北京也是最早的搞第二職業的人,所幹的工作也很簡單,就是每天早上賣五香果仁。那時候是一角人民幣一包,大約有二十來粒。大約幹了三四年,賺了近十萬人民幣,成為了當地一個頗有名氣的小富翁。

後來,他又幹了很多不同的生意,還是賺了不少錢,也是在北京東四最早開咖啡館的商人。而他賣的咖啡是五角八分人民幣一杯,竟然天天爆滿。而當時北京買一瓶汽水不過是一角五分錢,人均收入也不會超過八十人民幣/月。

就在他生意越幹越好的九十年代初期,他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荒唐」事,他跑到北京郊區承包了一座荒山。在那個年代,如果你居住在北京的黃莊,那已經是郊區了,很多人都不願意遷居到黃莊去居住。而這位老兄竟然要花五萬人民幣跑到幾十公里之外的北京郊區承包一座荒山,這簡直是令人不可思議。

這位老兄承包荒山之後,先是花了五千人民幣在這個荒山中給自己建了一座像模像樣的四合院,接著就又花了四萬多人民幣買了一輛北京212吉普車。每到週日就去承包的這座荒山上栽樹。而當時的樹苗也便宜,大約是八角人民幣一棵,這老兄幾年來竟然靠自己將荒山載滿了各式各樣的樹,後來又花費了近十萬人民幣修了一條上山的柏油路。

有了這樣一個地方,他的朋友們也經常不斷地去那裡去玩,大家去了自然也就幫他幹些小事情,然後就是吃喝吹牛侃大山。由於是經商,這位朋友自然認識很多人,於是在朋友的幫助下,這座荒山就逐漸修了水塔,也在靠近山路的地方修建了一些小院子。這位老兄開始把這些簡陋的房屋租給貧困的家庭。

到了本世紀初,這位老兄開始在山上修了很多四合院,二十年來種的樹也逐漸長大。整個荒山也由於北京城市的擴大,成為了靠近北京的一個少有的綠地。山上很多果樹也開始結出果實。

這時候,很多人很羨慕這位老兄的眼光了,甚至是嫉妒這位老兄,五萬人民幣竟然能「承包」一座荒山七十年,這天底下哪還有這樣便宜的事情。在北京五萬人民幣連一個廁所都買不到。

這位老兄面對眾多人的羨慕倒也不很驚奇,很多人勸他在山上蓋別墅然後高價賣掉,這樣至少可以賺幾個億人民幣。但這位老兄只是在山上蓋四合院,然後開始了一種另外的生意──療養院。每個四合院的月租五千到一萬人民幣,租一天也可以。

目前這樣的經營方式,很多人直搖頭,覺得這位老兄雖然當年的投資方式對了,但他是撞大運得來的,根本不是真正有眼光的投資,否則看著當前的賺錢方式還不懂,偏幹那些沒有多少錢的小生意?

後來,我與這位朋友聊天,這位朋友說:「當時我是幹部,賺了錢不敢花,就天天研究怎麼能存錢而又不被人抓尾巴搞垮。當時我研究了很多國家的發展經歷,發覺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後,最有錢賺的就是土地。而當時國家號召綠化,北京周邊的荒山又多,我就乾脆去承包荒山好了,種上果樹,我就可以保障我今後的生活。而且我還發現,只要是國家經濟發展了,每個國家的貨幣都貶值,只有土地不貶值。你瞧,當年五萬人民幣可以在後海買個四合院,但現在拆遷,最多給你一千萬。可我這座山,給誰敢給我出一千萬?房地產商找我商量,一開口就是二十億人民幣。

我問他,那你為什麼不賣給他們。這位老兄說:「二十億就賣了?憑什麼呀。你看周邊的地方還有我這樣的山嗎?我山底下的破樓房都賣一萬人民幣一平方了,我這山只要蓋幾個別墅不就值二十億了嗎?我這裡出的水果,每年都能賣幾十萬,我就養著這山,等再過二十年,我再賣,那時,我的承包期也差不多了,北京周邊的地方也沒空地了,我這裡最少也得值一兩百億人民幣。」北京的土地價值確實很難說,能在二十年前預測今天北京的土地價值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如果當年預測到了而又能親體力行,那他一定就是中國的億萬富翁。從這個事情看,其實,在中國的聰明人並不是很多,因為很多貌似聰明的人都把自己的聰明過多的放到了眼前利益。

其實從小事看大事也是如此,二十年前中國開始申請主辦奧運,但從今天的結果看,當年的選擇並不一定是好事。否則的話,中央也不會如此重視奧運會,而且把奧運會當成了一個轉折點來看。

有時候,傻是一個成功的開始,就像以前我曾說過的那樣,真正的聰明人是那種讓每個見到他的人都認為他是傻瓜的人,因為只有如此,別人才會信任他,不防備他。而那些讓人一接觸就感覺是個精明無比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因為任何人都知道他很精明,所以任何人和他接觸的時候都會事先防備他,結果他就要花費更多的經歷和金錢去解決問題。這樣一比較,那些看似憨厚呆傻的人反而會比那些看似精明強幹的人能更容易和更容易地取得成果。當然,要真正成功,耐心和知識是少不得的,成功的一個更重要的思想就是不要只想第一,而是要學習別人的經驗,按照別人成功的路線去模仿,然後再去創新。

所以,我經常說,其實我們並不需要摸著石頭過河,既然別人已經找到了過河的渡口和橋樑,我們為什麼不沿著別人的路線走呢?為什麼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