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故宮南院首部曲特展 龍藏經嘉義開箱

【大紀元10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十六日電)為了迎接故宮南院在嘉義縣開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將在嘉義縣舉辦「故宮南院首部曲特展」,今天舉行開箱儀式,為故宮鎮院之寶的「龍藏經」,以及十五世紀的「越南青花瓶」同時開箱。

嘉義縣政府表示,故宮博物院預計於民國一百年在嘉義縣成立南部分院,為了讓中南部民眾提前接觸到故宮文物,自十月二十四日起至明年元月四日止,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舉辦「故宮南院首部曲特展」。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馮明珠、嘉義縣長陳明文等人今天舉辦開箱記者會。馮明珠表示,號稱故宮鎮院之寶的「龍藏經」,全名為「藏文寫本龍藏經」,是康熙皇帝派人寫造的一部藏文「大藏經」,全套共一百零八函(kha),每函(三百至五百張)都是以泥金在貝葉紙上寫成,是相當珍貴的稀世之寶,這次到嘉義展出的是第二十三函。



國立故宮博物院十六日在嘉義縣為「故宮南院首部曲特展」開箱,其中的「龍藏經」護經板,上面彩繪的釋迦牟尼佛聖像,就用數百顆寶石裝飾而成,非常華麗。//中央社 九十七年十月十六日

她說,這部華美的「龍藏經」是康熙八年(1669年)製作完成,原因是康熙的祖母孝莊文皇太后(大玉兒)是虔誠的佛教徒,發現宮裡的明代藏文大藏經因年久破損,康熙於是撥巨款,以泥金為書寫材質,令宮裡的喇嘛將經文重抄一遍,並賜名「龍藏經」。

這套「龍藏經」恭奉在孝莊文皇太后的寢宮(慈寧宮),只有逢年過節、先皇忌日,才由高級喇嘛開啟這套經文唸誦,因此雖然經三百多年,仍保存得非常良好;光是保護經文的木造經板、護板,上面彩繪的釋迦牟尼佛聖像,就用數百顆寶貝裝飾,如非皇家,實無如此大手筆。

馮明珠指出,「龍藏經」是藏傳佛教三寶之一的「法寶」,內附七百五十六幅圖畫,內容涵蓋藏傳佛教諸佛、菩薩、護法、祖師、聲聞羅漢五大部類的尊神聖像,筆畫遒勁,設色明麗,是清初宮廷繪畫的上乘之作,也是藏傳佛教眾神譜錄的大全。



國立故宮博物院十六日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為「故宮南院首部曲特展」的珍貴文物舉行開箱儀式,圖為十五世紀越南燒製的「青花鳳凰牡丹紋大瓶」。//中央社 九十七年十月十六日

另一件十五世紀越南出品的「青花鳳凰牡丹紋大瓶」,代表亞洲青花瓷的珍品,民眾可從中看到中、越兩國燒製青花瓷的異同,並了解青花瓷在亞洲技術的傳播與陶工的流動,欣賞到亞洲共同的品味,也就是藍白相映的流動美學。

馮明珠說,這次展品共一百一十七件,件件都是珍品,民眾可看到「龍藏經」與華麗的「古蘭經」同室展出,以及帶有希臘風格的犍陀羅石雕佛像、印度織品、青花瓷、中國茶器等珍貴國寶。

展區分為六大主題,包括:「法輪常轉」─亞洲的佛教造像、「生命指南」─亞洲的經典、「生命之樹」─亞洲織品、「流動的美學」─亞洲青花瓷、「品茶之道」─亞洲茶文化,以及「西潮下的文化與藝術」,將具體呈現亞洲文化經典的獨特氣息。



國立故宮博物院十六日為故宮鎮院之寶「龍藏經」開箱,據說目睹「龍藏經」可消七世罪愆,最近官司纏身的嘉義縣長陳明文(右)開玩笑地說,希望能化解官司。//中央社 九十七年十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