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國民年金開辦 問題一籮筐

【大紀元10月1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翁聿煌/基隆報導〕國民年金已自10月1日起開辦,一般民眾都很關心、也想知道自己的工作身份、年齡和條件是否需要加入,承辦國民年金業務的勞保局各地辦事處,已陸續透過工會及社團宣導,希望能儘快讓民眾了解。

民眾打電話詢問權益

勞保局基隆辦事處主任張演煌指出,國民年金正式上路後,民眾關心自己的退休權益,紛紛打電話或到辦事處詢問,平均每天多達2、3百人次。

國民年金法的主要精神,最早先是考量到國內約353萬人的家庭主婦,家庭主婦在家操持家務,未具備就業勞工的身份,也就未能享有勞工的權益和保障,其後更將失業民眾一併納入考量,且國民年金法實施後,老人年金成為落日條款,原本就在老人年金的民眾,可以繼續領下去,未來民眾均需繳交保費才能在65歲以後領取國民年金代替老人年金。

但是對於繳不起保費的民眾,包括低收入戶、重度身心障礙者等弱勢民眾可免繳保費,對於次低收入戶、中度身心障礙者,由政府補助減輕保費負擔。

張演煌說,國民年金初期的目標只是給民眾基本保障,無法完全當成生活保障,為減輕民眾繳費負擔,而以現行基本工資17280元為投保薪資,所以每個月674元保費繳得少、 65歲以後年金也領得不多。

以一名25歲結婚的女性為例,她在家當家庭主婦,繳交保費40年以後,從65歲開始領取國民年金,每月約可領取8千餘元,雖然保費和年金所得都會隨物價指數調整,但一般而言,領取金額佔其就業時薪資所得替代率可能不會超過10%。

正因為國民年金是屬於社會保障制度的一部分,主要是針對現有農保、公保、勞保納保者以外的民眾所設計,一般的正常就業民眾,工作年資在15年以上才退休者,已獲得勞保的保障(勞保年金將在98年元月開始實施),也就和現行的國民年金沒有關係。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