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散文

【古文觀止】東漢 馬援:戒兄子嚴敦書



援兄子嚴、敦,並喜譏議,而通(1)輕(2)俠客。援前在交趾(3),還書誡之曰:「吾欲汝曹聞(4)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5)正法(6),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惡之甚矣,所以復言(7)者,施衿結縭(音:離)(8),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龍伯高(9)敦厚周慎,口無擇言(10),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11)之。杜季良(12)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13)。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音:赤)(14)之士,所謂刻鵠(15)不成,尚類鶩(16)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訖今季良尚未可知(17),郡將下車(18)輒切齒(19),州郡以為言,吾常為寒心,是以不願子孫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釋】

1.通:交往。

2.輕:輕薄。

3.交趾:唐堯時代指五嶺以南的地方, 漢代設置交趾郡,始專指安南北部。

4.聞:聽到。

5.是非:褒貶 。

6.正法:正常的法治。

7.復言:一再重複告誡。

8.施衿結縭:本指女子出嫁時,母親為女兒繫上佩巾,並諄諄教悔的儀式。後用以告誡子女。

9.龍伯高:名述,為山都長。

10.口無擇言:口中沒有出過惡言。

11.效:效法。

12.杜季良:名保,為越騎司馬

13.清濁無所失:品行無論好壞的人都結交。清,品行好的人;濁,品行不好的人。

14.謹敕:謹慎修持。

15.鵠:天鵝。

16.鶩:野鴨。

17.尚未可知:指季良尚的成敗尚不可知。

18.下車:上任。

19.切齒:形容十分痛恨。

【作者簡介】

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著名的軍事家。漢光武帝時,拜為伏波將軍,封新息侯,世稱「馬伏波」。

更多資料請參考以下:

http://news.epochtimes.com/b5/6/7/7/n1374801.htm

https://www.epochtimes.com/b5/4/9/27/n673149.htm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