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吳惠林:平議江陳會談的協議

【大紀元11月7日訊】轟動海內外的「二次江陳會」,已於11月4日近午時分在台北結束。據知已簽署「海峽兩岸空運」、「海運直航」、「通郵」,以及「食品安全衛生」四項協議,接著兩岸有關人員還舉行座談會,探討全球金融風暴下兩岸的金融及企業發展,為下一次會談簽訂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暖身、舖路。

關於這項歷史性的簽署文件,代表吵嚷許多年未決的「兩岸三通直航」,將在40天文件生效後正式上路。綜觀各家評論,可說一面倒的認為對台灣利大於弊,因為立即可見的時間成本和飛航成本馬上下降,初估每年至少節省逾30億元,而對簽訂金融監理備忘錄,更有台灣金融業將有大利多的期盼。果真會有如此的如意算盤嗎?

如果對岸中國是一個自由民主體制的國家,這樣的算計和期盼是可以肯定的,但當今的中國卻還是中共管控的專制極權國家,實在不能如此一廂情願的樂觀,必須考慮到政治以及國家安全。不過,很遺憾的是,它是無法量化的,也因而難以作為論證。即便如此,我們由三通直航之後,台灣人民在成本降低下更順利赴對岸,但中國人民到台灣卻仍受管控,就可得知對台灣來說絕對是失血的賠本生意。不說別的,眼下馬政府實施的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成績慘不忍睹已可見一斑。

平實而論,這些年來兩岸經貿的熱絡,主因在對岸自1978年底實施放權讓利的開放政策,在商機或生產成本低廉誘惑下,逐利的台商發揮冒險犯難精神,即便台灣政策不開放,台商還是前仆後繼的登陸,如今大三通只是降低一些成本而已,關鍵還是對岸的商機之有無。準此,至少「京奧」之後,看衰中國經濟的聲音就多了起來,光以一個經濟體當高度發展好長一段時間之後,由於生產總量已大到某種程度,要再維持高成長率必須投入更多資源來看,中國經濟成長率要達8%這個關鍵數字都不太可能,何況中共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又全力圍剿加工出口部門;揠苗助長的結果,升級的產業尚不知在何方,做為出口主力的加工出口部門卻奄奄一息。下半年開始,其出口成長率陡降,淪至多年罕見的個位數,整體經濟的動力也大受斲傷,如今又面臨全球金融風暴重創,在美歐經濟下滑下,出口更是雪上加霜,經濟成長更會嚴重受阻。

所以,這四項協議的經濟效益有可能都是空的,但其中涉及的「主體性或主權」和直航對台灣安全的威脅卻明顯可見,馬政府有必要仔細思量亡羊補牢的各種預防性配套措施。至於兩岸金融涉及的台灣金融業行庫投資中國銀行或登陸設分行,鑑於金融與信用高度相關,而中國銀行在呆帳率高所呈現出的低信用來看,還是小心保守為要。

總之,在中國未民主化之前,兩岸事務還是政治高於一切,千萬不可存有幻想!(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