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台青年參與國際 感觸深斬獲多

【大紀元1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梁凱晶綜合報導)台灣青輔會21日舉辦「2008年青年國際參與行動計畫成果發表會」,共有18個青年團隊分享參與國際行動經驗與心得,範圍含蓋人道與教育、民主與人權、生態與環境、社區與族群等議題,斬獲頗多。也希望藉由自身參與的感觸帶動更多青年在未來一起投入國際行動。

18個青年團隊參與的主題包括實際參加當地社團對城市邊陲居民的健康照護、消弭數位落差或協助興建居民活動中心等人道關懷議題;落實維護生態多樣化的環境友善、生態營造工程學習;廢除死刑、維護文化資產、確保族群多樣性等,展現青年對國際議題的全方位關懷。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委王昱婷表示,今年參與國際行動的青年團隊相當多元,且多數是從「關懷弱勢」角度出發,足跡從非洲迦納、中美洲墨西哥、南美洲厄瓜多、秘魯、阿根廷及澳洲、日本、韓國等16個國家,透過實際參與、學習,展現青年的熱情、活力與理想,並從中拓展了國際視野。

據中央社報導,清華大學林惠聰、林彥甫是「2008年清華大學青年團參與非洲迦納公共事務」10位青年團員之一,青年團在今年7月底出發到迦納,在當地待了5個星期,但出發前的設定與想像,與抵達當地的實況完全脫節。

林惠聰表示,青年團原先希望能協助迦納公立小學設立無線上網的電腦作業環境,結果到當地才發現,大部分小朋友、甚至老師沒見過電腦,在台灣的行前準備完全派不上用場,只好臨機應變,將課程改為認識電腦、網路,如何利用電腦搜尋免費資源認識世界等。

雖然普遍資源缺乏,但林彥甫說,有部分就讀私立學校的小學生,家中有電腦,且知道如何利用Google找網路資源,顯示數位落差在當地因貧富階級更加明顯。

高雄醫學大學王亭又、蔡佩倫、吳佳慶是校內「無疆界學生工作會」夥伴,今年也過了一個不平凡的暑假,3人分別前往南美洲的厄瓜多、秘魯、阿根廷,以自己的醫學專長參與當地社團的援助計畫,並與寄養家庭共同生活兩個月左右。

王亭又說,3人前往的地區都是大城市的邊陲地區,發現這些邊陲地區居民的健康照顧、貧民輔導、疾病預防等,與城市的居民有很大落差,讓他們反思,國家的健康政策是否只關照高所得者而不利於弱勢?

蔡佩倫也建議台灣的國際志工,日後應以參與當地組織的計畫為主,才能提供當地民眾真正的幫助,並可確保持續不中斷。蔡佩倫從台灣募集資金,留給秘魯一所特教學校兩具站立架輔具,這是特別的禮物。但秘魯也給蔡佩倫不同的禮物,一份對弱勢照顧的全新體悟。◇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