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碳權交易 台灣產業首度通過國際查證

【大紀元12月29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台灣有三家產業首度通過ISO 14064-2 溫室氣體排放量查證,包括台電興達電廠、通宵電廠兩家,跟中油桃園煉油廠,年減8萬8千噸CO2當量,換算市場價值高達6千萬,未來「溫室氣體減量法」立法通過後,可用於交易或抵換,使得黑碳變黃金。

據中廣新聞網報導,台灣排放溫室氣體最大的污染源就是能源部門,超過6成的CO2是最大的罪魁禍首。台電、中油責無旁貸,因此配合經濟部能源局推動的溫室氣體自願性減量,也就當仁不讓。三家產業所減的8萬8千噸CO2當量,可以當成「碳權」,在未來「溫室氣體減量法」立法通過後,可用於交易或抵換,價值高達6千萬。能源局長葉惠青說,企業將CO2黑碳做自願性減碳如做得好,也可以變黃金替企業賺錢。

能源局是從93年起推動溫室氣體自動減量,到目前有21個能源產業加入,先期的盤查登錄已完成116家,其中10家去年獲ISO 14064-2「確證」,但真的能夠把「碳權」作為交易的,必須在最後要能通過ISO 14064-2「查證」,目前這三家產業是全國第一批查證通過的廠商。

根據國際「碳權」交易定義,凡依據國際碳排放標準所達成之減碳額度,可與因排放配額不敷使用之企業進行交易;或是將減碳技術輸出因而讓輸入者達成之減碳額度,可成為該輸出企業之碳排放額度。目前國際公認的查證系統為ISO 14064-2。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