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找紋飾種苧麻 織布文化重回部落過程難

【大紀元12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9日電)「泰雅織布的紋飾是家族的不傳之秘」,讓織布技藝重回部落的尤瑪.達陸(Yuma‧Taru)表示,從找紋飾、種苧麻,到織成217件傳統服飾,她花了將近20年時間。

曾是公務員、國中老師,現在是泰雅野桐工坊負責人的尤瑪,因為看到失根的原住民學子變中輟生、成為問題人物,決心回部落找尋答案,與外婆Ciwas‧Taru同住,過著務農生活,逐漸覺醒,靠著外婆與姨婆Amuy‧Taru教導,學會家族紋飾的織布法,但想學會各種泰雅紋飾織法時,卻遇到困難。

尤瑪表示,泰雅服飾依社群、性別、場合、家族、長幼有不同紋飾與穿著,因日本統治時的皇民化運動與國民政府推動的山地平地化運動,泰雅織布文化從部落中消失已經80多年,蒐齊各社群服飾、紋飾是一個巨大工程,尤其是代表各家族的傳統紋飾,在泰雅文化裡,更是只限母親傳給女兒,連媳婦都不能學習的不傳之秘,更增難度。

她說,為尋找泰雅紋飾及織法的秘密,一開始只能靠著拜訪全台僅剩不多的紋面長者,先從這些長者穿著的傳統服飾逐漸建立基礎,獲知泰雅服飾與泰雅人一生、祖靈及家族的緊密聯繫,甚至前往日本多個收集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博物館,才慢慢將泛泰雅族八大社群的紋飾收集完整。

尤瑪說,泰雅傳統服飾以苧麻與羊毛混紡織成,但苧麻隨著泰雅織布文化失傳也在部落中消失,為了找尋苧麻,她花了將近兩年時間尋找,才終於在新竹五峰大隘部落找到苧麻田,並順利移植到苗栗象鼻部落,泰雅織布文化拼圖至此才建構完整。

尤瑪表示,雖然尋找的過程艱辛,但藉由找回織布文化,泰雅族人得以重新與祖靈聯繫,重建民族精神與傳統價值,這是當初沒有預料到的意外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