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陳博志:若馬英九當選 兩岸不一定更快直航

兩黨總統參選人財經政見專題報導系列之一

【大紀元2月17日報導】-兩黨總統參選人財經政見專題報導系列之一(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十七日電)兩黨總統參選人所提的財經政見,是一塊好看又好吃的牛肉嗎?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分析,在直航部分,國民黨已亮出要一年內實現的底牌,除非與中國有密約,否則在談判時將陷入不利。國外官員甚至觀察指出,馬英九當選,兩岸不一定更快直航。

距離總統大選只剩一個多月,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民主進步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未來是否會給人民過好日子,財政經濟政見需要被檢驗。

陳博志接受中央社專訪,針對開放企業登陸投資占淨值40%上限、兩岸直航及稅制改革等三項政見進行分析。

在針對40%上限部分,馬英九政見是「管關鍵技術、但不管資金」,謝長廷則是「採動態管理,可個案審查」。

陳博志認為,二人大致持開放立場,均認為要管制關鍵技術,民調也多認同,但馬英九未說明未來管制技術是更鬆或更嚴格?如果是要完全放寬則不符合台灣民意。

陳博志當年曾提出「戒急用忍」政策建議。他認為,謝長廷個案管理是指視公司表現,是否在台灣設研發中心、全球布局有成就、在中國占有率高等可以考量放寬,但在台灣虧待勞工,或在台灣欠債很多的,有債留台灣風險的公司就不應該放寬。

他指出,馬英九似乎傾向全面放寬,但實際分析,目前絕大多數公司均未用滿40%上限額度,也就是多數公司不急迫再砸錢,但可能有些發展很好公司有急迫,這應該視情況放寬,不宜一直喊放寬。

在直航議題方面,馬英九主張一年內實現、謝長廷強調擴大包機直航。

陳博志表示,長期以來台灣都一直說要直航,只是中國不同意,謝長廷這次提擴大包機直航,包機沒有一個中國的問題,敏感的政治問題已經解決,剩下的是中國有沒有誠意,看起來是可行的。

他說,但馬英九喊出一年內實現直航,雖喊出時間表卻沒有具體做法,一旦跟中國談判,中國若祭出拖延,馬英九要對選民跳票嗎?除非與中國有密約,否則可能要屈從中國不合理條件,這是錯誤的政治承諾。

陳博志進一步表示,曾有一個關心兩岸的外國高層官員私下透露,大家都說馬英九當選較易直航,但實際情況可能不是這樣;就像二個人到店裡買杯子,一個人出六十元,老闆可能出七十元就賣,但另一個人出一百元,老闆可能要一百一十元才要賣。

他分析,如果謝長廷當選,中國要台灣接受的可能是一個模糊的一中,就可擴大直航,但若是馬英九當選,因國民黨承認九二共識,中國的要求一定會更多,結論是馬英九當選,不一定更快直航。

在遺產稅部分,馬英九強調免稅額應拉高到新台幣2600萬元;謝長廷主張把稅率調降至10%。

陳博志表示,現階段降低遺產稅的作法才符合台灣的利益作法,但馬英九未明訂降低稅率額度,表面上好像很謹慎,事實上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作法。

他說,若馬英九稅改政策未來交由小組研究,還可以讓人接受,但既已說出要提高遺產稅的免稅額,又要推動「負所得稅制」,這些都是送紅包的政見,對政府財政傷害很大,所以政見都應一樣說清楚。

馬蕭競選團隊提出負所得稅制「468方案」主張,若四口之家全年薪資收入總額在36萬元以下者,不必繳稅,政府按照13%比率,提供四口之家4.68萬元補助。一旦年收入達到48萬元,政府即不再補助。

此外,陳博志表示,社會上對二組參選人都有三通的期待,但事實上,通郵已經實現,通航也有可能,通商還有限制,目前台灣對中國進口商品仍有限制,應該沒有參選人會提開放中國農產品來台的政見,因此三通仍有限制,二組總統參選人應要清楚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