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深圳職場搶飯碗 大學畢業生不敵民工

【大紀元2月22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喬龍報導)正當大批外資企業紛紛撤離珠江三角洲之際,深圳出現了農曆新年後的首個就業潮。在深圳人才市場,今年出現了大學畢業生與民工搶「飯碗」的景象,令人驚訝的是企業寧願招農民工,不請大學生。

過年期間,由於雪災造成鐵路中斷,無數民工無法離開廣東返鄉,政府也鼓勵留在當地過年,並建議工廠多招外來民工。據官方媒體報導,廣東省3千萬民工中有1,200萬人留在當地過年。在元宵節前,一批希望到深圳尋求發展的大學畢業生,卻找不到工作,有些人甚至為吃飯發愁。

星期四是元宵節,來自江西、畢業於井岡山大學的賀剛等三名同學,在寶安北路的深圳人才市場找工作已近一週,但還是一無所獲。因為同樣月薪850元人民幣,許多企業寧招民工,而不願請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一些大學生眼看身上帶著的錢一天天見少,即使每日吃方便麵充飢,也不能維持多久。賀剛等同學已經開始擔憂。

他們星期四坐在人才交流市場對面的路邊,手裡拿著應聘申請,目光注視者「人才交流市場」幾個大字。賀剛對本台表示—

賀剛:「我是學財會的,我覺得現在的公司都是在擴大規模,然後他們需要招一些做苦工的多一些,因此稍微好一點的工作就比較難找。」

記者:「覺得深圳機會比較多?」

賀剛:「對啊,都覺得這裡賺錢的機會大一點,這裡的工廠多一點,我才來不到一個星期,已經找了好幾天了,面試有去過,但都是需要有工作經驗的。像農民工他們又能吃苦,又勤奮,其實公司就是需要這些人,我們還要經過培訓,又要提出加工資之類的東西。」

新的勞動合同法正式生效之後,深圳的最低工資也增加到850元,其實,剛畢業大學生的入職薪水和民工是同等待遇,但許多公司還是願意招聘非大學本科生。 羅湖人才市場的張燕小姐對本台表示—

張燕:「深圳企業可能需要有能力或者有經驗的人,如果應屆生,需要培養可能有一定的困難,企業就是希望能找比較有經驗的人才,所以對應屆生是有一定的挑戰性的。」

由於農民工通常肩負養家活口的重任,因此在工作中,往往比大學生更勤奮。看來剛畢業的大學生很難搶下農民工的「飯碗」。

據瞭解,近年隨著中國高校進一步擴大招生規模,每年都有大量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以前他們對薪金的要求還比較高,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方面的期望值在不斷降低。賀剛就是個最新的例子,他對本台表示—

賀剛:「最起碼每個月供自己吃住,這肯定要解決。」

記者:「是否擔心錢花光了,但工作還沒找到。」

賀剛:「肯定會擔心,剛才我們就在討論這個問題,要是錢花光了怎麼辦呢。」

目前深圳的就業形勢是畢業生相對過剩,而能夠提供的崗位不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近幾個月,珠三角一帶數千家外資企業紛紛撤離,僅東莞在1月份已有5百多家台資企業搬離,惠州則更多。

在山東,已有103家韓資企業「無故撤離」,對此,1月21日,韓國政府聯合多個部門及商會,共同成立的「無故撤離應對特別工作組」進入青島、廣州等韓國企業集中的地區展開實地調查。大部分人認為,這是因為從1月1日開始實行的《勞動合同法》提高了勞動力成本,致使部分外企的預期收益下降,所以作出撤離的決定。(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