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台灣審慎評估加入聯合國氣候中性網絡可行性

【大紀元2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呂志翔台北二十五日電)外交部及環保署主管官員今天表示,台灣一向願對全球氣候變遷問題作出積極貢獻,但必須經過審慎評估後,才決定是否加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架構下的「氣候中性網絡(CN NET)」。

在摩納哥舉行的全球部長級環境論壇於二十一日宣布,設立以網路為基礎的CN NET,目標在整合小規模但在增加中的國家、地方當局及公司,他們承諾將顯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後達到經濟、社區及商業都零排放的目標。

UNEP發言人紐塔爾在答覆中央社記者詢問時證實,台灣的城市及公司可加入CN NET,暗示了在國家層次的參與,台灣被排除在外。

雖然UNEP的立場開啟了台灣城市與公司直接參與國際對抗全球暖化機制的管道,但參與聯合國機制的敏感政治問題,使外交部及環保署採取審慎態度。

外交官員表示,須要充分掌握情況後,才能確定立場,以免未來提出申請後衍生出政治問題。

環保署官員指出,會將相關訊息通知地方政府或民間企業,但現在不鼓勵馬上提出申請。

據了解,除了被排除在國家層次參與外,台灣的城市或企業未來加入CN NET時是否會被納入在中國之下,都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由於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台灣過去參與UNEP活動受到許多限制,只能以民間或非政府組織代表身分出席相關會議及活動。

外交官員強調,台灣積極參與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努力,如台北市與高雄市都是「地方政府永續發展協會(ICLEI)」的會員;台灣也全力推動「綠色APEC契機倡議」,十月分將召開太陽能光電會議,加入CN NET的迫切性及實際效益也將是決策因素。

台灣環保聯盟會長、台大教授徐光蓉表示,如台灣能加入CN NET當然是正面發展,台灣將可首度直接參與國際對抗暖化的機制。

但她憂慮,台灣各級政府及民間企業對於氣候變遷、溫室氣體排放等議題的警覺意識仍然不高;此外,加入CN NET必須以承諾大幅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為先決條件,台灣的城市及民間企業是否有此決心有待觀察。

UNEP執行主任史丹納表示,這個嶄新計畫支持「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下的正式談判,透過在國家及地方階層可驗證的行動,CN NET有助於建立信心。

氣候中性的主要概念是一個國家透過植樹、降低燃料使用及採取綠色能源等方法,減少或抵消溫室氣體排放,以平衡全球暖化效應。

根據UNEP,挪威、哥斯大黎加、紐西蘭及冰島等國家;中國山東省日照市、加拿大溫哥華、瑞典瓦克好、挪威阿倫達等城市;以及來自新加坡、美國、英國、南非及巴西的五家企業已加入CN 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