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

知你自己,不為網路癡迷

教師組─ 金獎

我們擁有兩個世界,一個實際,一個虛擬。我們經營兩種人生,一個現實,一個理想。我們踏在兩種境界,一個篤定,一個搖晃。孰較真實?孰較高明?卻只有自己清楚。

現實生活,有人數十年如一日,臨境時畏首畏尾,有人「朝聞道,夕死可矣」,展現「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關鍵在迷或不迷。

虛擬網路,有人留連其中,無法脫身,有人縱橫其間,左右逢源,差別在知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虛擬實境的天地,易讓人分不清網路與現實生活的份際。不獨青少年會沉迷其中,也有愈來愈多的大學生或成年人染上大門不出的惡習,整日守在網路邊境。是故,在擔憂或恐懼網路成癮,或是害怕網路色情與陷阱誘惑之前,應先留意自己的現實生活是否出了軌?是否亂了方寸?那顆堅定不移的「初心」,跑哪兒去了?

明朝戲曲家馮夢龍〈山歌〉:「不寫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顛倒看,橫也絲來豎也絲,這般心事有誰知。」網路世界,多的是沒人知也不想讓人知的自我封閉者。誤入網路陷阱,受騙上當的,多半有顆不被理解或被誤解的心。於是乎,網路變成一條條錯綜複雜的絲線,纏繞著自己,愈縮愈緊,終致無法呼吸。原來心在現實生活迷失,轉墮入虛擬世界找尋,卻又再度迷路。

無論現實生活或網路世界,不過內心的翻版。翻來翻去,都有跡可尋。抓住瞬息萬變的念頭,明白自己要什麼,不僅在現實生活能悠遊自在,在網路世界也能縱橫來去。

在現實生活架網路、說網路、寫網路、畫網路或演網路,就是不沉迷網路。在虛擬世界看自己、聽自己、寫自己,說自己,就是不迷失自己。因為自己最了解自己,最能陪伴自己,那樣的自己,不會覺得孤單無依。真不小心掉入誘惑或陷阱裡,也會迅速轉翻轉,奮力爬升,讓自己蛻變。網路色情或陷阱,不會溢出現實生活的範圍。

那年,朋友的小孩喜歡火車,終日在網路上留連,並不愛讀書。朋友雖不禁止,卻憂心小孩疏於閱讀,窄化了升學道路,於是多方打聽,終於得知建國高中的鐵道社是研究火車的最佳去處。小孩於是把進入建中當唯一志願,全力以赴讀書,終於如願。去年暑假,小孩上網搜尋規劃,帶著全家到日本進行為期一個多星期的鐵道之旅,帶回各式各樣的鐵道便當盒,令觀者嘖嘖稱奇,紛紛讚嘆小孩的傑出表現。朋友說,孩子玩網路有時間限制,卻不會被禁止,由此變成大人的教科書、地圖,實在是大人的福氣。

可惜的是小明(化名),還有他那患了社會適應不良症的哥哥,兩人寧可終日沉浸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找尋情緒的出口,也不願走入人群尋找快活。小明父母親都是高學歷的知識份子,父親薪水豐厚,母親專職在家。小明哥哥就讀小五時開始不上學,他則在小三下學期出現類似狀況。小明說上學很無聊,寫功課很累,考試壓力很大,想像哥哥一樣在家上網,不願進學校。說來,兩兄弟能沉迷於網路,多虧有個很會賺錢又不管事的老爸,以及一個唯孩子是命且處處袒護孩子的老媽。縱使他們足不出戶,老媽會弄飯給他們吃,老爸則會賺很多錢養活他們一輩子。可歎的是父母親,依舊各忙各的,也不覺得孩子不上學是件大不了的事。

其實,網路世界披著虛幻的絢爛色彩,登上五光十色的現實舞台,看起來異常真實,卻比一般生活更容易幻變。縱橫交錯的網路線,把世界各地的人們拉進虛擬的王國裡,讓愛恨情仇不斷上演,也把悲歡離合接續呈現。無數個結局,無限個情節,綿延不絕,精采絕倫。而你──沉迷其間的尋夢客,以為躲得過現實的壓迫,專心建造夢想的天堂,無怪乎一天不上網,渾身不自在,一旦上了線,不吃不喝不拉不睡好幾晚。可歎網路的無遠弗屆,讓人心繫一線,卻忘了周圍一片;讓你得到全世界,卻失去了自己。因為你與遙遠的朋友熟稔,卻對隔壁的鄰居視而不見;與想像的網路對象熱戀,卻對心儀已久的對面同事不發一言。

所以,為人師長的,應設法讓網路世界與現實生活保持一種若即若離、如幻似真的關係。隨時可以關了電腦,離開網路,從此兩不相欠;隨時可與學子討論網路,拉開「丁丁」的天線,秀出火星語言,從此海闊天空,不會斷線。讓繫住人們感情的,不是網路線,而是心頭念。

時下的青少年,不要害怕與人接觸,如同不害怕異性般。「感郎不羞赧,回身就郎抱」,只要勇於承擔,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尤其虛擬的網路世界,一言一行都要留意,不可漫開承諾,也不輕信甜言。想要縱橫網路,享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富資源,要有計畫提升現實生活的品質與人生的視野。畢竟不獨網路有色情、陷阱或誘惑,現實人生更多。會陷入圈套的,多半不負責任,更多的是隨波逐流,唯唯諾諾的退縮寶寶。

我們擁有兩個世界,兩種人生,兩種境界,應當相互輝映,彼此增益,而不是爭鬥挑釁,不斷逃避。只要讓真實的生活有理想,虛擬的世界有真情,一切就會顯得自在,又充滿喜悅。這一切,當然都得從了解自己,勇敢做自己開始。@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