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

神韻紐約藝術團 日月潭一日遊

忙裡偷得半日閑的「神韻藝術團」的舞蹈演員來到聞名遐邇的「日月潭」。( 攝影:蘇玉芬/大紀元 )

【大紀元3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謝伯壺、黃玉燕南投採訪報導)「神韻藝術團」的舞蹈演員多是在美國長大的第二、三代華人,他們的祖父母輩離開中國故土來到美國自由社會以後,仍常保有對中華文化的嚮往與眷戀,也一直期盼能教導自己的下一代不要忘記尋根,當中華文化在中國幾乎被滅絕的同時,這群在自由社會成長的華人精英,有機會聚在一起共同為復興中華文化盡一份力,於是有了「神韻」以及因他而聚集的這群年輕舞蹈家與藝術家們。

「神韻藝術團」結束台灣台中四天五場的演出之後,趁著週末台北場次開演之前,偷得半日閒到中部的好山好水走一趟,而聞名遐邇的「日月潭」也就成為這群年輕團員們最佳賞玩的好去處。



「神韻藝術團」全體舞蹈演員來到聞名遐邇的「日月潭」半日遊。( 攝影:蘇玉芬/大紀元 )

享譽國際的日月潭,地處台灣本島中央,是台灣最大最美麗的高山湖泊。潭面東側形如日輪,西側狀如月鉤,故名日月潭。她的美是由山與水所共同交融、創造出來的,而748.48公尺的中高度海拔,造就日月潭宛如圖畫山水,氤氳水氣及層次分明的山景變化,一景一物皆渾然天成,詩畫般的意境,足以讓人流連忘返。

關於日月潭的由來,也有個美麗的傳說,定居在日月潭的邵族人,他們的祖先原來住在阿里山,在很久很久以前,邵族的一隊獵人在山中打獵時,發現了一隻肥碩的大白鹿,大夥兒於是驅趕著獵狗,一路翻山越嶺地追大白鹿。邵族祖先並沿路在樹林上以獵刀削下一片樹皮做為路標記號。

經過幾天追逐,正當大家精疲力盡時,眼前展現一片湖光水色,而邵族人追逐的那頭白鹿因走投無路,衝入了湖泊之中,邵族祖先在獵得了白鹿之後,白鹿鮮紅的血及內臟引來湖中多得數不清的魚類爭食,也讓隨行的長者族人發現湖中的魚群美味可口到極點,更認為這真是上天賜給族人安居的好處所,從此邵族就在此定居下來,日月潭也成了他們的故鄉。

因對日月潭的嚮往,這天,神韻藝術團男女團員分乘巴士到來,而不同於一般遊覽車上的喧囂,他們多自律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隨意移動,即使交談,也是輕聲細語,不會干擾到其他的團員。

緊接著團員分別搭乘兩部遊艇前往「伊達邵」部落。來到湖心,男高音洪鳴按耐不住此刻高漲的情緒,拉開嗓子,對著宛如仙境的「日月潭」山光水色獻唱一番。

下了船,大伙兒來到過去被稱為「德化社」的「伊達邵」,此區是邵族文化商店街,開船的導覽人員介紹,日月潭有「三小」,邵族正是其中之一的少數民族,目前留在「伊達邵」部落生活的只有285人,另外兩小則是日月潭中心小島、也是被世界上列入紀錄的最小的「島嶼」—-「光華島」,以及潭水邊一座在起霧時指引遊艇停靠碼頭方向的小燈塔。



忙裡偷得半日閑的「神韻藝術團」的舞蹈演員來到聞名遐邇的「日月潭」。( 攝影: 蘇玉芬/大紀元 )

在伊達邵商店街上,年輕的男團員對台灣的童玩感到好奇,而女團員則不斷拾起項鍊和原住民飾品筆劃一番。大伙兒開心的把玩挑選的各式各樣的商品。回程的路上,大大小小彩色的泡泡把遊艇粧點的如夢似幻;年輕的男團員站在船頭上,讓風吹出一串串色彩繽紛的泡泡,隨著風,泡泡飄進船艙、溜進船尾,消散於無蹤。這是難得捕捉到的,有別於舞台上成熟的演出外的另一副純真的畫面。團員中有著西方人面孔的詼諧可愛的主持人唐瑞,他用流利的中文燦爛的笑說:「大家就像兄弟姊妹,像一家人一樣」。

以神韻藝術團全球巡演的規模,如何讓體力與精神長時間保持在最佳狀態?領舞主要演員任鳳舞說:「團員們真的很努力!他們為了想讓觀眾了解節目的內涵,知道透過這樣的表演形式能夠傳達我們想傳達的東西,也知道方方面面做好了,才能達到這個效果,所以他們非常努力,而且也一直堅持著。」



新生代主要舞蹈演員吳巡天。( 攝影: 蘇玉芬/大紀元 )

新生代主要舞蹈演員吳巡天則說:「中國舞在表演時必須從內而外,真心的從心裡面表現出來,這是最重要的。」他說,「就是要透過不斷的練習與訓練。」所以得經常常不斷的在鏡子前練習,揣摩所要表現的。同時由於節目之間角色切換迅速,因此上場之前必須要把心靜下來,專注讓自己進入所扮演的角色,想想每個動作要呈現給觀眾的東西。

舞蹈演員是藝術表演團體中的靈魂,演員的內在修為可以具體展現在舞台的演出中。「神韻藝術團」所有的舞蹈演員都散發著一種內在的寧靜,每一個動作都在寧靜中展現,在這嘈雜忙碌的現代生活中,「神韻」的舞蹈表演能使人沉靜下來,而觀眾在寧靜的狀態中被「神韻」演員們那種真實的快樂感染著,同時感受到「神韻」演員們的每個動作傳遞的豐富內涵、每一個神態所感動著,因此發出的讚嘆往往超出語言所能表達的範圍。

(http://www.dajiyuan.com)



忙裡偷得半日閑的「神韻藝術團」的舞蹈演員來到聞名遐邇的「日月潭」。( 攝影: 蘇玉芬/大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