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進口黑心商品警訊 2月發布58則

【大紀元3月19日訊】(據中廣新聞李書璇報導)黑心商品一直是消費問題中極受關注的,行政院消保會公佈二月份統計的不安全進口產品共58則,商品類以玩具數量最多,食品類則多為殘留農藥,漂白劑或是防腐劑等問題;不過並不是公佈的所有商品都有進口台灣。

進口黑心產品一直是消費大眾關注的焦點,行政院消保會公佈不安全進口產品資訊網2月份發布的58則不安全進口產品,其中商品類有84.5%都是來自中國大陸,產品類型則以玩具類數量最多。其中磁性飛鏢、記憶卡、蜘蛛人水壺等大多數沒有進口台灣,但像是墜落後產生危害尖端的磁性遊戲板、尖端試驗不合格的飛機模型等,則是在進口廠商報驗時,檢驗結果不符規定。

而在問題食品部分,13件中來自中國大陸佔6件,包括殘留農藥的鮮奇異果、普洱茶;驗出漂白劑的乾蝦米、乾蓮藕;含有異物的海帶;而未向海關申報的一口煎餃,正是喧騰一時的毒水餃事件。來自其他國家的還有防腐劑不符規定的印尼調味料,越南即食魚露及菲律賓椰香派;和殘留農藥不符規定的日本金橘、印度紅茶粉;以及含腥臭味的的緬甸魚粉等。消保會也建議民眾多利用「不安全進口產品資訊網」,以關鍵字或產品分類,就可以搜尋到近一個月來已公告的不安全產品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