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

馬英九稱不會赴大陸見北京領導人

【大紀元4月1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鄭裕文2008年4月9日華盛頓報導)台灣總統當選人馬英九星期二接受西方媒體專訪時表示,他個人不會到對岸與中國領導人對話,因為這樣的舉動很可能在台灣引起謠言抹黑,不但無法解決問題,還可能帶來麻煩。馬英九也表示,新政府會逐步鬆綁對兩岸經濟的限制,但需要好幾年時間。

英國金融時報星期三刊登對台灣總統當選人馬英九的專訪,並在網站上公開專訪的全程錄像。馬英九在訪談中表示,他希望在這個週末在中國海南召開的博鰲論壇上,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能通過會談與中國領導人就雙邊的歧見交換看法。

*若赴大陸反而會製造麻煩*

馬英九表示,蕭萬長此行是一個很自然的機會,至於他個人沒有計劃,也不會到大陸訪問,因為他一去,有可能出現很多的謠言抹黑,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製造更多麻煩。

對此,金融時報在報導中說,馬英九的表態,突顯了台灣政治領袖在面對民眾更加堅持主體認同時,要與在政治上持敵對態度的中國緩和關係,是非常困難的。

美國史密斯學院以及哈佛大學教授戈迪溫(Steven Goldstein)認為,許多台灣選民和政界人士質疑馬英九與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是否會出賣台灣,因此馬英九的重要任務是,把兩岸政策劃分為兩種不同類別。

他說:“第一種政策是改善與中國的例行關係,包括貿易、人員來往、觀光旅遊。第二種政策是某種程度的永久決議案,例如簽署信任條約,甚至開展兩岸統一的討論。不過,根據台灣目前的政治情勢和馬英九的立場,這第二種政策是行不通的。”

*謹慎進行政策鬆綁*

戈迪溫表示,馬英九將致力於改善兩岸經貿和直航問題,至於他在競選期間所提,希望與中國簽訂30年到50年的和平協議,戈迪溫認為,要達成這樣的協議非常困難。

馬英九在金融時報的專訪中還提到,他預期兩岸經濟關係要恢復正常,可能需要多年時間。雖然他在選前曾表示,要從7月起開通兩岸週末班機直航,並將大陸人士來台觀光的限額提高到每天3000人,但是馬英九也表示,他的新政府在政策鬆綁上將緩慢行事。

金融時報將專訪的標題名為“兩岸快速解凍的希望逐漸消失”,並指出馬英九的說法降低了人們對兩岸快速接觸,改善關係的期望,也可能讓那些因為馬英九當選,而大舉進入台灣市場的外國投資人失望。

*分析:兩岸關係短期解凍*

對此,哈佛大學以及史密斯學院教授戈迪溫持比較樂觀的看法。他說:“我認為短期內兩岸關係是可能解凍的。但主要的進展是在經貿往來、直航議題、觀光旅遊方面,其他的主要議題是無法立刻解決,但是我相信,一年後,如果你拿兩岸關係來與一年前的兩岸關係比較,確實會發現有解凍跡象,但不會有重大突破。”

馬英九在專訪中也表示,兩岸關係目前還是處於很不好的階段,尤其是過去8年讓大家瞭解,如果台灣採取鎖國的意識形態,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更嚴重,甚至可能演變為衝突。因此,如果新政府能提出促進和平的提案,做一個和平締造者,而不是麻煩製造者,將是美中兩國,甚至國際都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