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陳添枝掌經建會 目標衝刺國民所得 挑戰大

【大紀元4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二十日電)陳添枝從總統經濟顧問小組成員、中經院院長,到陪同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出席博鰲論壇,一直是蕭最倚重的財經學者,這次內定接掌經建會,可望被付予重任,跨部會協調,以達成2015年人均所得三萬美元目標。他學識涵養雖佳,但個性低調,能否扛起跨部會協調重擔,將是一大挑戰。

內定行政院長的劉兆玄明天將公布第一波內閣名單,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可望由這幾年備受蕭萬長倚重的前中華經濟院院長陳添枝出任。

陳添枝學識涵養佳,但個性低調,內閣人事議題當紅,他手機幾乎都「恰巧」不開機,可說明一切。

他個性不看重錢財,擔任中經院長任內,帶頭減薪,離開院長職務時,還把擔任中華開發監察人新台幣兩百萬元的酬勞捐給中經院,當時蕭萬長讚譽他「無私的奉獻,值得大家學習」。

陳添枝是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自1995年開始擔任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但最轉折是在2003年出任中經院院長,當時蕭萬長擔任中經院董事長,但蕭長期在公職,雙方一開始並不認識,陳添枝是由經濟學界的好友推薦,開始躍上檯面。

但陳添枝出任中經院院長時並不好做,因為那時中經院財務情況不好,他上任後在情勢不得已下做出裁員減薪決定,對一個擁有高名望的智庫而言,這是一項十分艱鉅的任務,但他做到了。

他2005年卸下中經院院長職務時,曾親口對中央社記者說,接任的第一年,財務虧損,院務推動困難,幾經思考後,決定自己帶頭減薪,後來更擴大至全體員工皆減薪,當時花了很多時間與同仁好好溝通,說明這是非常時期不得不做行動。

陳添枝當時說,用最「基本」的開源節流策略,第二年終於逆轉情勢達到收支平衡,達到前院長麥朝成交接時交待須完成的最重要任務,「這是任內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最起碼中經院找新院長應該比該容易了」。

中經院內同仁提到陳添枝,雖然有被迫減薪的慘痛經驗,但很少人對他有負面印象,因為陳添枝自己除經濟涵養不在話下,對時事分析也很有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是會親自帶同仁去拜訪單位接計畫,自己跑第一線,同仁也很感動。

陳添枝這次一旦確定接掌經建會,蕭萬長的看重絕對是關鍵之一。

蕭萬長幾年前出任總統經濟顧問小組召集人,陳添枝是顧問之一,雙方對經濟政策有很多交流,陳添枝更提出很多具體建議,讓蕭萬長對他的內涵及能力有很深刻印象,這次總統大選前,據了解,陳添枝也提供不少經濟建議。

蕭萬長對陳添枝的看重,有一個小故事可以說明,據相關人士透露,這次博鰲會議,陳添枝事先說明出發當天有課,蕭萬長說沒關係可以晚一天到,只要在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當天抵達即可,可以看出蕭萬長對他的重視。

陳添枝若接掌經建會,面對國際經濟情勢變化,要如何使台灣人民過更好日子?

他曾表示,若要在2015年達成經建會設定人均國民生產毛額3萬美元目標,關鍵在能否有效重整台灣經濟,且應大幅改革教育體系、增加對研發的投資、獎助需要長時間發展的產業,而不同領域橫向整合也很關鍵。

陳添枝當時表示,要在2015年達成人均國民生產毛額3萬美元的目標難度不低,在2020年一定可以達成;但台灣太過偏重那些能在三、五年內快速獲利的產業,這些產業特性是發展週期短、投資報酬高,這種心態也需要改變。

此外,陳添枝表示,台灣在2020年之前必須進行大規模稅改,唯有政府財政健全,才有餘力進行公共建設投資;擴大公共建設投資可以為服務業發展打好基礎,也能刺激更多民間企業投入服務業。

不過,經建會是行政院最倚重的財經幕僚,過去都是由資深的文官出任,如此在跨部會協調時才能更有效率。經建會內部官員表示,要徹底發揮經建會功能,應該找一位資深文官擔任,而陳添枝雖然有領導能力,但對外若仍一再低調,會不會又把經建會「做小」,也是需觀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