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案

文化課教材(高級):湯誓

歷史故事

【原文】

王曰:「格爾眾庶(1),悉聽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稱亂(2)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3) 。今爾有眾,汝曰:『我後不恤我眾,捨我穡事(4),而割正夏(5) ?』予惟聞汝眾言(6),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7)?』夏王率遏眾力(8) ,率割夏邑(9) 。有眾率怠弗協(10) ,曰:『時日曷喪(11) ?予及汝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

「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12) !爾無不信,朕不食言(13) 。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14),罔有攸赦(15)。」(出自《尚書.商書》)

【註釋】

(1) 格爾眾庶:格,來。爾,你們。眾庶,大家,指參與誓師的人。

(2) 非台小子敢行稱亂:台(音移),我。小子,對自己的謙稱。稱亂,發動戰爭。

(3) 天命殛之:殛(音極),誅滅;討伐。

(4) 捨我穡事:捨,同捨,廢棄。穡(音色)事,農事。

(5) 而割正夏:正(音征),通征;征討。

(6)予惟聞汝眾言:惟,楊樹達曰:「惟,同雖。」汝眾,你們大家。

(7) 夏罪其如台:如台(音移),如何;怎樣。

(8) 夏王率遏眾力:率,語助詞,無義。遏(音竭),竭盡;耗盡。眾力:眾人勞力。

(9) 率割夏邑:割,剝削。邑,城。指都城。

(10)有眾率怠弗協:有眾,大家,指臣民們。率,大多。怠,怠惰。協,合作,和協。

(11) 時日曷喪:時,通是,這個。曷:什麼時候。日,太陽,這裡指夏桀 。

(12) 予其大賚汝:其,將。賚(音賴),賞賜。

(13) 朕不食言:食,吞沒。食言,指不講信用。

(14) 予則孥戮汝:孥(音奴),通奴。孥戮,降為奴隸。

(15)罔有攸赦:罔,無。攸,所。赦,免罪。

【語譯參考】

王說:「來吧!你們各位,都聽我說。不是我膽敢貿然發動戰爭!實在是因為夏王犯了許多罪行,上天命令我去討伐他。現在你們大家會問:『我們的國君不憐憫我們,荒廢我們種莊稼的事,卻去征討夏王?』我雖然聽到你們這樣的言論,但是夏桀有罪,我敬畏上天,不敢不去征討。現在你們大概會問:『夏桀的罪行到底怎麼樣呢?』夏桀大興土木,耗盡了民力,殘酷剝削夏國都城的人民。民眾大多怠惰不恭,不予合作,並說:『這個太陽什麼時候才能消失?我們寧願和你一起滅亡。』夏桀的德行是如此的敗壞,現在我一定要去討伐他。」

「希望你們輔佐我,行使上天對夏桀的懲罰,我將大大的賞賜你們!你們不要不相信,我決不會不守信用。如果你們不遵守誓言,我就讓你們去當奴隸,以示懲罰,不會有所寬赦的。」

【研析】

本篇是商湯伐夏桀時的誓師詞,它包含兩個層次:第一段說明要發動士眾討伐夏桀的理由,先強調「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再設問自答,交代非討夏不可的原因;第二段說明承諾和賞罰,全文層次分明,頗能打動人心。

我們都知道夏桀也是歷史的暴君之一,他自比為太陽,是何等自大。他忘了太陽會日昇日落,世上沒有不殞落的太陽,果然他的殘暴引起了天怒人怨,眾叛親離,商湯打著替天行道的名義,起兵去伐桀。為了說服大家,以自問自答方式,慷慨激昂的演說,希望引起共鳴。他如同出色演說家一般,先瞭解百姓心理,用謙和的姿態,再進一步消除大家的顧慮,進一步說服和打動大家,表明自己的決心,最後加上賞罰,獲得大家的支持,所以他成功了。

商湯討伐夏桀成功,也說明了為惡者終不見容於社會,印證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古訓。一個人一旦壞事做盡,德耗損無餘,焉能安然再為王?當然上天的懲罰即從天而降,只是呈現方式,須合乎社會常理,於是讓商湯代表天意進行討伐,加上古人原本就具有敬天的思想,如此一呼四應,當然水道渠成。

【延伸思考】

1、如果你要說服別人幫你做事,你將如何去打動人心?請舉例說明。

2、要推翻一個不得人心的政權,除了發動戰爭,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請說明你的觀點。

3、請各舉中外一個暴君,比較他們的下場,與大家分享。

【參考資料】

1、新譯尚書讀本 郭建勳注譯 三民書局印行 2005年5月

2、新譯尚書讀本 吳□注譯 三民書局印行 民國66年11月

3、尚書 錢宗武 江灝譯注 周秉鈞審校 地球出版社 民國88年3月

4、注音尚書 錢宗武 江灝譯注 地球出版社 民國83年7月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