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習

有效的數學學習策略─ ─回歸生活情境

數學的學習是許多幼兒頭痛的經驗,也讓輔導幼兒學習的家長傷透腦筋,幼兒常常面對無法理解教室上課的內容,也覺得課文的內容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其實學習數學概念有其特定的方法,那就是數學學習策略,有效的數學學習策略能讓學生事半功倍,獲得較大的學習效果。研究發現學生在接受數學學習策略教學後,能增進題意的理解及解題的能力。而增進教師及家長的數學學習策略的能力,有助於幫助幼兒能利用各種不同的學習策略來解決數學問題。

有些數學概念是自然生活情境以抽象、符號化的文字來表達,所以數學題目與概念常常與生活的實際經驗有所不同。數學題目文字是數學化了的自然情境,能以清楚、簡單的形式說明數學概念,但幼兒也較無法以生活情境來理解題目概念的涵義,所以學習數學概念時回歸生活情境就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策略。

在輔導幼兒學習數學學習策略的初期,家長或教師必須扮演支持者鷹架的角色,從旁給予輔導,當幼兒學會該策略,能主動、自覺應這個策略時,家長再漸漸退出學習輔導。

「回歸生活情境」的數學學習策略包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重述問題,讓學生題目重複唸幾次。第二個階段,則是加強題目與生活情境之間的連結。此時可以讓題目的情境更加的精緻豐富,回想數學題目在生活中的細節,讓題目的情境栩栩如生,自己猶如真實的參與演出一般。此時學生可以以彼此對話、自己自問自答、表演、說故事、或是閉眼想像等方式來讓概念回歸生活情境。

第三個階段時幼兒童必須用自己的話表述所學的數學概念或試題目。當幼兒能以自己的語言表述數學概念或問題時就表示幼兒能以其舊有的思考方式,表達概念的屬性,關係,變化情況,也就是真正的看懂題目,理解概念了。

例如在解「甲、乙兩鐘,甲鐘每日快5分;乙鐘每日慢10 分,一日兩鐘相差幾分?」 時,有些幼兒常常無法判斷算式是10+5或是10-5。但是如果經由「回歸生活情境」的策略引導幼兒,牆上有兩個時鐘一個是藍色的;一個是黃色的,藍色的走的比較快;黃色的走的比較慢。一個往前走;一個落後,那一天下來他們分針的距離會變大或是變小?那要用加的還是減?

回歸情境可以讓教抽象的快、慢轉成更具體的距離變化,回歸情境的數學學習策略會讓數學概念更生活化,更容易學習。@*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