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者:增公共建設支出 反助漲物價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台灣行政院院會昨天通過一千一百四十四億元的擴大內需方案,財經學者認為,政府增加公共建設支出,大量使用鋼筋、水泥等原物料,反而會帶來物價上揚的壓力、帶來通膨效果,更會吃掉經濟成長表現。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表示,儘管擴大國內公共建設,可以刺激拉抬國內經濟成長,但同樣也會增加通膨壓力,今年第一季台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上漲率,已經飆升至三點六%,此時,政府增加公共建設支出,無疑助長台灣物價上揚。

龔明鑫指出,根據世界各國的經驗,擴大公共建設應該是用在景氣不好、通貨緊縮才拿來使用,但目前台灣是處於通貨膨脹問題,且經濟成長持平,顯然不適用以公共建設擴大內需。

當務之急 應擴大就業措施

以當前台灣經濟情勢來看,龔明鑫建議,比較好的做法,應該是採取擴大就業措施方案,讓民眾可以直接增加收入,提高消費力道,而不是像這種硬體設備的擴建。

龔明鑫指出,由於新政府把拚經濟目標訂得太高,今年全球景氣又不好,所以想辦法硬要拉高經濟成長率,卻得賠上物價上漲率。

「目前推擴大公共建設,根本就是在製造財政幻覺!」台灣中央研究院社科所副研究員蔡吉源抨擊,正當國人都苦惱物價上揚之際,新政府這時還增加公共建設經費,這將推升擴大需求,連帶使得通膨效果劇增,更會把經濟成長率給吃掉。

此外,為因應油價一次漲足,台灣行政院昨天也宣布一百二十五億元的補貼經費,蔡吉源強調,「油價一次漲足衝擊實在太大,建議新政府可以分批次漲,讓人民有時間慢慢適應」,否則,萬一國際油價未來每桶衝到一百五十美元,甚至到二百美元,民眾有辦法承受嗎?

蔡吉源表示,關鍵不在於油價調漲的補貼政策,而是油價一上揚,其它民生消費產品的價格也會蠢蠢欲動,帶動整體台灣物價上漲,這無疑讓台灣的通膨壓力,火上加油。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