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苗栗兩木雕藝術家 進軍德國際木雕藝術節

【大紀元5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靜茹苗栗二十三日電)德國薩克森邦安娜堡布霍茲縣辦理國際木雕藝術節,邀請苗栗縣木雕藝術家陳德隆、曾安國兩人,參與德國六月十四至二十一日舉行的創作營,縣長劉政鴻今天在縣長室接見,期勉兩位能夠將三義木雕藝術揚名國際。

曾安國、陳德隆表示很榮幸受邀前往德國與國際木雕好手一較高下,屆時希望能在創作營中展現台灣苗栗木雕藝術的優質風華,為苗栗爭光。

陳德隆從小便展露出對美術、武術的天份與興趣。基於對木頭材質的喜愛,七十三年陳德隆從復興美工畢業後,就來到三義向李珠濱師傅學習,反覆從熊、獅、十二生肖等動物題材中加深刻初胚的功夫。七十八年始獨立成立工作室。

在市場機制的支持下,他嘗試加入昆蟲(如甲蟲、螳螂)、歷史人物(如關公、陸羽、李白)、宗教人物(觀音、彌勒)等題材,藉此來擴大自己的學習領域,在雕刻過程中慢慢磨練技法,培養他日後能夠耐煩處理寫實作品的能力。

自八十一年起參加全國木雕創作比賽、全省美展、南瀛獎、大墩獎、金質獎等皆獲優選、前三名等殊榮;九十五年榮獲評鑑入選「工藝之家」,並於三義木雕藝術節示範現場創作,展現精湛的木雕技藝;同時擔任九十五、九十六年二屆之木雕藝術薪傳創作營指導師,對青年學子傳授木雕工具使用、雕刻技巧,不遺餘力。

曾安國民國七十年,從國中畢業後便來到三義,先向曾銘俊學習日本系統神佛像藝品,再前往通霄學習台灣漢式神佛像雕刻,還曾經到台北向張高彬學習神佛像開臉,歷經多段學習路程。

民國七十七年,他退伍後回到三義獨立成立工作室,雕刻達摩、鍾馗、濟公等觀賞題材。民國七十八年,再搬至水美街,將日本佛像奇木化,開發黃楊木「樹頭觀音」,強調「樹頭觀音」衣袍下擺飄逸感,彷如雲龍昇騰,意境湍飛,引發三義雕刻樹頭觀音風潮。

民國八十八年,曾安國開始創作「蘭花系列」作品,朝半天然風化木與抽象兩個方向發展,持續發展出三階段創作特色。民國九十年,作者開始創作「女體系列」作品,強調臀胸等身體局部,如《滄桑》、《風流》,朝半天然風化木與抽象兩個方向發展。

自八十一年起曾安國參加國家工藝獎、全國木雕創作比賽、全省美展、南瀛獎、大墩獎、金質獎等皆獲前三名殊榮,更於九十六年獲台灣工藝競賽傳統工藝組一等獎以及「台灣工藝之家」評鑑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