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檢測誤差 含汞魚翅吃下肚

【大紀元5月3日訊】北市、香港檢驗誤差百倍

〔自由時報記者劉榮、林秀姿/台北報導〕國際保育團體WildAid年初到北市迪化街購買了十枚魚翅,分別交由台北市衛生局及香港的國際知名檢驗機構ALS化驗汞含量。北市化驗十枚樣本中,一枚未含汞,另九枚的汞含量從○.○○五到○.○九ppm, ALS則發現十枚魚翅中的汞含量最高者竟達十一.八七ppm,遠超過國際所定的標準值,兩地檢驗差距更高達百倍,引發爭議。

日本汞含量標準值是○.三ppm、歐盟、加拿大○.五ppm,美國一.○ppm,世界衛生組織標準一.六ppm,台灣標準則是二ppm。

WildAid、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及台北市議員吳思瑤昨天開記者會指出,國內對市售魚翅含汞量的檢驗設備嚴重不足,迷信靠魚翅進補的民眾,可能已吃進大量含汞魚翅而不自知。

台北市衛生局檢驗室主任邱志昇坦承,北市使用的「汞分析儀」,一台約三、四十萬元,只要是行政院衛生署藥檢局公告需要檢測含汞量的產品,都是由「汞分析儀」來檢驗,因已使用七、八年,靈敏度與準確度「誤差會比較大」。衛生局編列二百多萬元添購專用儀器,8月到貨,9月啟用。在新儀器到貨前,若民眾有疑慮,將先請藥檢局或是衛生署公告私人檢驗單位代檢。

至於為何檢驗結果不同,邱志昇認為雙方的檢體來源不同,一籃魚翅裡的魚翅都來自不同魚,魚齡也不同,若採樣部位不同,檢驗出來的含汞量當然不同。他表示,台北市在魚翅的不同部分採樣檢測,ALS卻只在尖部及基部各抽驗三次檢驗,結果當然不同。

邱志昇特別強調,衛生局測出的○.○九ppm,是魚翅含汞量的平均值。對方出示的含汞量檢驗結果,只有一、兩個檢測值高達十一ppm,並非魚翅含汞量的平均值,數值相差百倍的說法不精確。

WildAid表示,汞多附著在魚翅上,魚翅尖部的汞含量稍低、基部的骨質老,汞含量也最高,據醫學研究,食用汞含量高的魚翅,將對人類的神經系統造成傷害,其中以孕婦及孩童傷害更大,烹調後,汞不會消失,反而更加濃縮。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表示,國內消費市場上的魚翅,多半都是進口貨,主要來源地是中南美洲,這些食材除了含汞,多數還加入防腐劑。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