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新聞

DNA修復 台中研院發現訊息傳遞關鍵

【大紀元6月2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萱儀/台北報導〕癌症的發生,簡單來說就是細胞內的DNA受到損害無法修復,但細胞在受紫外光或輻射線等致癌物質損傷時究竟是如何進行修復呢?台灣中研院蔡明道教授與韓國李賢博士研究團隊的突破性發現,成為最新一期美國專業期刊《分子細胞》的特別報導。

自從基因圖譜出來後,人類就發現自己體內的兩三萬種蛋白質其實與香蕉差不了多少,但我們厲害就厲害在細胞能進行調控與修復,而這當中的複雜性則尚在摸索階段。

參與本次研究的台大生化科研所博士班研究生陳聖文解釋,其實細胞分裂時都會有一個檢查機制,檢查複製的那一個是否一切正常,要是細胞內的DNA受損,這個損傷訊息就要被傳送出去,而負責傳送的這個蛋白質分子,叫Rad53。

Rad53傳送訊息的方式有點打信號燈,因為它裡頭有十六個TQ/SQ氨基酸序列,想像它們是十六盞燈,蔡明道研究團隊發現,在第五個與第八個燈同時亮起時,這個損傷消息才有辦法往下游傳遞,活化另一個蛋白質,讓它提供DNA的合成原料去氧核糖核酸,以進行修復工作。

上述亮燈的作用稱之為磷酸化,蔡明道教授表示,過去大家做的研究都只知道單獨磷酸化產生時會發生什麼事,而這次他們的重大發現是知道「特定位置」的兩個磷酸化要「同時發生」,才能讓細胞進行修復作用。

該研究的後續發展,或許能替癌症等細胞受損病症找到新的可發展藥物。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