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沉醉經濟奇蹟 印度政府錯估情勢

【大紀元6月29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盧永山/專題報導 很多印度人認為,現在是印度世紀,但創十三年最高的通膨和放緩的經濟成長,已經讓印度人的自滿面臨風險。

油價和食品價格暴漲,全球經濟面臨沉重的通膨壓力,印度也無法置身事外;但隨著印度股市重挫,分析師開始思索,所謂印度奇蹟是否只是個神話。

隨著印度國會大選逼近,通膨已成為印度聯合政府的頭痛問題,印度聯合政府應該很後悔,沒有在去年就痛下調漲油價和緊縮貨幣的決定,導致通膨全面失控。

印度信評機構CRISIL首席經濟學家喬希表示:「這是全面的錯估情勢,在去年年中通膨升至三點五%到四%時,政府就應該將高油價轉嫁至整個經濟,這是過於自滿的後果,當然也是因為聯合政府的若干政黨反對所致。」

印度在6月初大幅調高油價,但增加幅度仍不及國際油價漲幅,即便如此,印度通膨仍升至超過十一%。

印度聯合政府在4月公布年度總預算案,雖然一筆勾銷農民積欠國營銀行的五千億盧比(約一百二十八億二千萬美元 ),並調降燃料稅,希望拉抬選舉聲勢,但此後印度財政展望惡化,引發投資人關切,印度聯合政府希望將預算赤字降到只占國內生產總值(GDP )二點五%的目標,現在看來似乎達不到。

印度財長齊丹巴蘭表示:「自4月公布年度總預算案後,沒有人預料到油價會大漲四十%。」

但印度財政部去年低估印度央行對經濟過熱的關切,亞洲時代報報導指出,很多印度人認為,政府並未採取及時行動打擊通膨,有些印度人則認為,政府應該放棄行之多年的燃油補貼措施。

為了抑制經濟過熱所帶來的通膨,印度央行可能繼續升息,但當前的問題不在於印度當局是否錯誤解讀景氣循環,而是印度這個由多黨組成的聯合政府,難以做出關鍵決定,而且在做出關鍵決定之際,決策人士往往會陶醉在印度國富民強的氛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