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網評

凌滄洲:隋煬帝的文工團演出季與派對狂歡

【大紀元6月3日訊】610年正月十五日,東都洛陽沉浸在一片繁華盛世的表象中,朝廷刻意營造的虛假歡樂瀰漫大地。在洛陽的端門街,雜技摔跤的藝人,還有其他天下奇特怪異的節目都雲集此地,看得出,洛陽歌舞雜耍演出季在正月初一流血事件之後立馬就拉開了帷幕。整整一個月,洛陽城的民眾耳聽鑼鼓絲竹喧鬧,眼觀美伎小丑雜耍,是感官肉慾的盛宴,還是精神的屠戮與強暴,沒有人能說得清。

這看戲的芸芸眾生其實只不過是皇帝的道具,皇帝為什麼要造出如此大的聲勢呢?

僅僅是為了他那張不足零點幾平方的面子,但那卻是天朝的面子,天大的面子,天子的面子。為了怕雲集在京城中的各蕃族酋長,列國異邦的酋長看輕了自己。

史書記載,楊廣先生命令:「於端門街盛陳百戲,戲場周圍五千步,執絲竹者萬八千人,聲聞數十里,自昏達旦。」

也就是說,帝國文工團的操練絲竹樂器者就有萬八千人;如果說這個數字有所誇張的話,我相信,演出接力賽從早晨搞到黃昏,從黑夜弄到黎明,是絕對可能的;同時,那樣的繁華「盛世」,那樣規模的演出,要做到讓人們一個月也不厭倦,必定在藝術上有許多創舉,當今世界那些「大腦在休息,小腦在反射」的電視娛樂節目主持人,不穿越時空隧道,到大隋帝國東都洛陽的演藝台上取取經,那真是太可惜了。

更絕妙的新聞是:皇帝楊廣先生在洛陽歌舞雜耍演出季期間,曾多次便服前去觀看。

皇帝的藝術細胞還挺發達?一個會生活、不死板的皇帝?如果不是有那麼多暴虐荒淫的舉動記錄在案的話。

那時也許沒有宮廷邸報,否則報導的頭版頭條也應該是皇帝便服觀看歌舞演出的新聞了。

楊廣先生微服出宮,在一小群大內警衛的保護下,秘密到場地觀看的。看到興緻勃然處,也如同草民百姓一樣,高聲叫好,或者也哼著戲台上的流行小曲,久久回味不已。

對於以道德和禮儀治國的東方大地來說,楊廣先生的這種舉動不僅是出格,而且是離經叛道。君王需要的是端肅,是天下的君父,有點藝術愛好無傷大雅,然而輕浮飄忽,乃是為人君的大忌。

西方的羅馬帝國暴君尼祿,有一個愛好就是演戲;而東方的亡國之君,也於嬉戲之道甚精。

大凡末世之君,都好大喜功,喜歡搞點這些狂歡派對,愚弄人民的時候也愚弄了自己。

若干年後,詩人白居易寫道:

 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應將此柳系龍舟。

海內財力此時竭,舟中歌笑何日休。龍舟未過彭城閣,義旗已入長安宮。

蕭牆禍生人事變,晏駕不得歸秦中。土墳數尺何處葬,吳公台下多悲風。

二百年來汴河路,沙草和煙朝復暮。後王何以鑒前王,請看隋堤亡國樹。

「龍舟未過彭城閣,義旗已入長安宮!」

凌滄洲寫於2008年5月31日,大唐帝國邊城幽州。(http://www.dajiyuan.com)